![banner_ad_1](/web/img/banner_ad_1.jpg)
2023公共基礎(chǔ)知識歷史知識點(diǎn):寫史的詩人
有這樣的一個詩人,他一生愛國,卻屢遭貶謫,他追尋理想,卻屢屢受挫,他心懷天下,卻只能把這蒼生寫進(jìn)詩里,記錄著,緬懷著,希望著,他就是杜甫,那個所寫之詩被后人稱之為“史”的人,那個被后人稱之為“詩圣”的人。
公元712年,在眾人歡慶唐玄宗李隆基繼位的時候,在河南鞏縣的一戶人家里,一聲嬰兒的啼哭響徹了天際,杜甫出生在一個官宦之家,杜甫從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再加上其天資聰穎,從小便取得了不錯的成就。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弱冠之年,杜甫在父親的資助下,開始了行走四方,縱情山水。公元736年,24歲的杜甫行至洛陽,參加了其人生中的第一次科舉,奈何不中,可這對于年輕的杜甫來說不算什么,他轉(zhuǎn)頭背上行囊,再次行往山水之間,在游覽泰山時寫下了名篇《望岳》,寫下的“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更是體現(xiàn)了杜甫此時的狂傲。
公元740年,杜甫的父親去世,這對杜甫來說是人生中的一大拐點(diǎn),沒有了父親,杜家逐漸走向了敗落,杜甫開始為生計發(fā)愁。四年后,再次行至洛陽的杜甫遇見了大他十一歲的李白,遇到偶像也驅(qū)散了杜甫內(nèi)心的苦悶,兩人很快成了朋友,一起游山玩水,飲酒作樂,寫下了名句“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yáng)跋扈為誰雄”。和李白分別后,杜甫儼然成了李白的小迷弟,寫下了很多懷念和夸贊李白的詩篇,其中“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一詩中可見一斑。
李白的出現(xiàn),好似杜甫凄慘一生中出現(xiàn)的最后一絲光亮,公元747年,35歲的杜甫再次參加科舉,卻在佞相李林甫的操縱下不中,好在杜甫的才華終是被玄宗知曉,被派往集賢院等待任職,但所授的皆是無權(quán)無實的小官。
公元756年,安史之亂爆發(fā),杜甫被叛軍所俘,寫下了“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名句,也寫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別》。此時正值安史之亂,國家危亡,社會動蕩,杜甫也連連被貶,為官清苦,難以度日,他便辭官尋友,在嚴(yán)武和高適的幫助下,流離至成都的杜甫有了自己的一間草堂,在此期間他寫下了“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的名句,度過了短暫的安定時光。
公元762年,安史之亂結(jié)束,聽聞此消息的杜甫寫下了《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更是寫出了當(dāng)時杜甫內(nèi)心的喜悅。但是杜甫漂泊的一生并沒有因為此時的喜悅而結(jié)束,此后,杜甫又輾轉(zhuǎn)夔州和潭州,遇到了許多的故人或是故人之后,也寫下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dú)登臺”的名句和《江南逢李龜年》等名篇。
770年,嚴(yán)冬,翻涌的湘江上有一葉小舟在顛簸著,時年59歲的杜甫在這條小舟上迎來了自己漂泊一生的終點(diǎn)。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yuǎn),被后世尊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試題再現(xiàn)】“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出自以下哪位詩人( )。
A.李白 B.杜甫 C.李商隱 D.杜牧
【解析】B【解析】“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一句出自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全詩為“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故本題答案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