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web/img/banner_ad_1.jpg)
行測言語理解:如何抓住“選詞填空”題
行測言語理解題之“神奇的同義互換詞”
關于行測考試中的言語理解題目,題量大、篇幅長是顯著的特征。面對此情況,找到提示信息幫助我們快速拆分文段,才能更快地做對題目。今天要講的就是一類提示信息——同義互換詞。
同義互換詞,即上下文的意思相同,只是更換了表述方式的一種提示詞。常見的同義互換詞有無異于、換句話說、也就是說、類似于、例如、即等等。這一類詞在不同題型中都能起到輔助解題的作用。
(一)選詞填空解釋說明之“同義互換詞”
在選詞填空中,上下文解釋說明關系出現(xiàn)時,反映出解釋部分和被解釋部分在意思上一致。而同義互換詞往往可反映出解釋說明關系。
例題:以歷史的角度看,生態(tài)問題只有通過不斷重建天人之間的統(tǒng)一才能解決,僅僅贊美自然的原初形態(tài),一味謳歌、緬懷天人之間的原始統(tǒng)一,只能得到某種抽象、空泛的滿足,而無法真正解決生態(tài)的問題。生態(tài)的危機因人而起,也只有通過人自己的合理活動來克服。單純地由于人的作用導致生態(tài)困境而拒斥人的活動,無異于_________。
填人畫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span>
A.因小失大 B.因噎廢食 C.等因奉此 D.因循守舊
【答案】B【解析】設空處之前存在同義互換詞“無異于”,故設空處的含義與無異于之前的內容含義一致。由“單純地由于人的作用導致生態(tài)困境而拒斥人的活動”可知,B項“因噎廢食”符合文意。A項“因小失大”強調為小利益而損失大利益。C項“等因奉此”比喻例行公事,官樣文章,也常用來諷刺只知道按章辦事而不能聯(lián)系實際的工作作風。D項“因循守舊”強調照老樣子不改,不求革新。均與句意不符,錯誤。故本題答案為B。
(二)片段閱讀主旨觀點之“同義互換詞”
主旨觀點題需要考生把握行文結構,找準文段的關鍵信息。同義互換詞可以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幫助考生快速找準文段重點內容。
例題:綠葉蔬菜中的硝酸鹽被人體攝入后,一部分不吸收而被大腸細菌利用,最終排出體外;另一部分被吸收,在幾個小時當中逐漸緩慢轉變成微量的亞硝酸鹽。亞硝酸鹽的存在時間只有幾分鐘,然后轉變成一氧化氮,發(fā)揮擴張血管的作用。換句話說,如果需要亞硝酸鹽擴張血管的作用,完全用不著吃剩菜;而一次性大量攝入亞硝酸鹽是有害的,攝入硝酸鹽之后,在體內緩慢轉變成亞硝酸鹽,才能發(fā)揮有益作用。
這段文字反駁了哪種觀點?( )
A.過量食用綠葉蔬菜也有風險
B.吃剩菜可以擴張血管
C.人體無法避免攝入亞硝酸鹽
D.亞硝酸鹽對人體有害
【答案】B【解析】文段首先介紹了食用綠葉蔬菜擴張血管的原理,然后以“換句話說”總結,說明要發(fā)揮亞硝酸鹽擴張血管的作用,用不著吃剩菜;而且吃剩菜會導致一次性攝入大量亞硝酸鹽,對身體有害。由此可知,文段反駁的是吃剩菜可以擴張血管的觀點。故本題選B。
以上就是同義互換詞在言語理解中的應用,希望各位考生能盡快掌握“同義互換詞”的用法,快速準確解決類似問題。
行測選詞填空要“前后”都看
行測選詞填空分析空意不夠準確,正確率不高,容易糾結??赡苁菦]有充分利用好空前后的信息,那么如何充分利用呢?今天帶大家一起學習如何利用“前后”文解題。
一、空缺處前文要注意
做題時通讀材料后,要注意空缺處前文主語的特點、功能、數(shù)量等,據(jù)此能幫助我們明確空缺處??匆粋€例題:
例題:秦、晉第一次韓原大戰(zhàn)的旌旗戰(zhàn)塵遮蔽了赤日,將如注如流的碧血_______這片干旱的黃土。那時,大獲全勝的秦穆公與當了俘虜?shù)臅x惠公沒有料到,五百多年之后,生于斯地長于斯地的一個史官會用飽蘸著戀鄉(xiāng)之情的筆墨,_______地記載下那場_______的廝殺,記載下他們的榮耀與恥辱。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span>( )
A.灑進 原原本本 震爍古今
B.灑進 淋漓盡致 天昏地暗
C.潑進 如數(shù)家珍 驚天動地
D.潑進 酣暢淋漓 昏天黑地
【答案】D【解析】本題在解答時,考生會注意到空前是“碧血”,然后想到“拋頭顱,灑熱血”,于是選了“灑進”。但是,沒有注意到這里是“如注如流”的碧血,“如注如流”的特征是關鍵,則第一空“潑進”更合適。排除A、B兩項。
再看到第二空,怎樣記載那場廝殺,上文是“飽蘸著戀鄉(xiāng)之情的筆墨”,則記載的狀態(tài)也是飽含情感的。C項“如數(shù)家珍”側重于熟悉所講的事情,不能表達飽含情感的意思,排除。D項“酣暢淋漓”側重于感情抒發(fā)得很充分,符合空意,保留。
驗證第三空,根據(jù)前文的描述“旌旗戰(zhàn)塵遮蔽了赤日”,那場廝殺是激烈的,沒有光亮的,“昏天黑地”表示天色昏暗,符合空意。
故本題選D。
二、空缺處后文要注意
材料空缺處后文緊跟的對象特點與空缺處的關系要注意,如果是修飾的關系,那么修飾語和對象是解釋說明關系。我們也看一個例子:
例題:從蘆山回望玉樹,回望汶川,那舉國動員的生死營救、那生命至上的國家理念、那________的民族精神,那________的堅韌品格,定格為無數(shù)震撼心靈的畫面。擁有這些堅實的內核,中華民族歷經(jīng)苦難而又生生不息。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span>( )
A.眾志成城 視死如歸 B.萬眾一心 百折不撓
C.臨危不懼 不屈不撓 D.無私無畏 勇往直前
【答案】B【解析】從材料“那舉國動員的生死營救、那生命至上的國家理念”句式,可以看出第一空修飾“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凝聚力的體現(xiàn)。A項“眾志成城”側重于團結,可以體現(xiàn)凝聚之義,保留。B項“萬眾一心”也側重于團結一致,保留。C項“臨危不懼”側重于不害怕,不符合凝聚之義,排除。D項“無私無畏”側重于因為不自私而無所畏懼,也不符合凝聚之義,排除。
再看第二空,需要能夠修飾“堅韌品格”的成語。A項“視死如歸”側重于對死亡無所畏懼,不能表達堅韌的意思,排除。B項“百折不撓”側重于意志頑強,可以表達堅韌之義,符合空意。故本題選B。
通過今天的學習,希望考生們在做題時,能夠學會關注空前后的提示信息!
行測選詞填空速解方法之并舉關系
行測考試中選詞填空題量較大,但是對于很多同學來講,這種題型的正確率卻很低。同學們在分析選項的時候,時常出現(xiàn)排除掉兩個選項,在剩余的兩個中選擇錯誤選項的情況,一度認為選詞填空是玄學,僅憑運氣。其實,選詞填空并沒有大家認為的那么難,只要掌握方法也是可以快速提升的。今天帶大家就來了解一下選詞填空中一種被稱為并舉關系的題目。
含義
所謂并舉,指的是平行并列的句子之間,上下文語義相近、構詞一致、方向一致。
標志詞
1.句式一致
2.標點符號:頓號、分號
應用
選擇呼應點的近義詞
例題:及時糾偏,______糾錯,不僅體現(xiàn)一個社會的集體智慧,也是一個國家理性力量的表現(xiàn)。就像當初如能認識到人口問題的嚴重性,今天解決人口超負荷的難度就會低得多。因此,從及時糾錯的現(xiàn)代理性角度看,適度容忍不同聲音是相當必要的,多元價值的重要意義之一便是達到某種,以免在一個方向上走得太遠而使糾錯成本過大。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span>( )
A.盡早制衡 B.徹底均衡 C.公開均勢 D.坦誠和諧
【答案】A【解析】根據(jù)“及時糾偏……糾錯”可知,兩個分句并列,該空應該與“及時”詞義相近。A項“盡早”和“及時”相近,保留。B項“徹底”既可形容深透、完全而無所遺留,也可形容水清見底;C項“公開”①指面向大家或全球;②把秘密公布出來;D項“坦誠”指真誠待人或與人相處。BCD與“及時”無關,排除。鎖定答案A項。驗證第二空?!爸坪狻敝赶嗷ブ萍s,使保持平衡,填入該空表示相互制約達到平衡,與語境中“以免在一個方向上走得太遠”相符。故選擇A選項。
上面講述的是選詞填空中的并舉關系,知識點不多,通過這些題目,相信大家能夠知道選詞填空其實也是有方法的,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難,方法得當,即可事半功倍。
揭開行測選詞填空中“形象表達”的“奧秘”
形象表達是材料中運用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使材料的內容更加生動、形象。這在近幾年選詞填空題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為什么呢?因為題干材料多來自官方媒體,會引用國家領導人的重要講話來出題。而國家領導人在講話的過程中經(jīng)常使用形象表達,使講話內容更加接地氣。所以我們要注意結合“形象表達”這一線索確定空義。
“形象表達”主要有以下標志:
1.通過“比如”、“就像”、“類似”、“仿佛”等引出比喻的修辭手法;
2.材料主體是某物,而后面是通過人的行為或狀態(tài)特征引出擬人的修辭手法。
接下來我們通過例句來了解一下如何借助“形象表達”確定空義。
例句1:這要求我們要把制度像種子一樣種在頭腦里,如紅線一般_____于工作中。
A.貫穿 B.根植
通過“如”,材料出現(xiàn)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制度”比喻成“紅線”,那么我們要考慮“紅線”的特征,再結合后文“工作中”,那么設空處要體現(xiàn)像“線”一樣,把工作各個環(huán)節(jié)、過程都串聯(lián)起來。A項“貫穿”指穿過、聯(lián)通。符合空義,保留。B項“根植”指扎根的意思,不能體現(xiàn)出在工作的各個流程中串聯(lián)的意思,排除B。
例句2:時間似乎并沒有在此停留,而是平靜地_____著正在發(fā)生的一切。
A.訴說 B.呈現(xiàn)
材料論述的主體是抽象事物“時間”,而“平靜”是人的狀態(tài),所以材料是擬人的修辭,結合“人”的特征或行為,只有A項“訴說”符合,保留。B項“呈現(xiàn)”并不能體現(xiàn)出人的特征,故排除。
通過以上兩個例句,不難發(fā)現(xiàn),當材料中出現(xiàn)比喻的修辭手法,對設空處的理解要結合喻體的特征或功能;當材料出現(xiàn)擬人的修辭手法,我們對設空處的理解要結合人的行為或特征。
接下來通過一道例題來檢驗一下大家是否掌握了“形象表達”。
例題:開花的塔黃零星分布在空曠的流石灘上,蕈蚊是如何及時發(fā)現(xiàn)它們的呢?原來蕈蚊頭上的觸角就像人類的鼻子,能感受并_____不同的氣味。開花的塔黃會揮發(fā)20多種化合物,其中一種不常見的化合物(二甲基丁酸甲酯)占所有化合物的30%左右。野外誘導試驗證實,這種化合物可以_____傳粉的蕈蚊,為其“導航”。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span>( )
A.記憶 引誘 B.區(qū)分 吸引 C.識別 刺激 D.追蹤 迷惑
【答案】B【解析】第一空所在的句子,通過“就像”可知。將“蕈蚊頭上的觸角”比喻成“人類的鼻子”,那么設空處要體現(xiàn)“人類的鼻子”的功能或特點。A項“記憶”是大腦的功能,不是鼻子的功能,排除。B項“區(qū)別”,鼻子可以區(qū)別味道,符合鼻子的功能,保留。C項“識別”,也能體現(xiàn)鼻子的功能,保留。D項“追蹤”其行為主體是“人”,不是鼻子,排除。再看第二空,設空處要體現(xiàn)這種化合物對于蕈蚊的影響,根據(jù)后文“導航”這個形象表達,設空處要體現(xiàn)“導航”的功能。B項“吸引”指把別的物體、力量引導自己這邊來,符合“導航”的功能,保留。C項“刺激”無法體現(xiàn)“導航”的功能,排除。綜上此題B。
通過這道題可知形象化表達能幫助我們找到提示信息,做出正確的選擇。所以大家注意形象化表達的作用,提高做題效率。
行測選詞填空中的“感覺”到底是什么
對于行測選詞填空,大家一直有一個疑問,我到底能不能靠語感做題呢?理論上是可以的,然而所謂的語感到底是什么?其實我們要從語境說起。選詞填空從考查形式上看,有單空、兩空、三空等;從考點上看,包括語境分析及詞語辨析。今天就重點講講語境分析相反相對關系。常見的提示上下文為相反相對關系的詞語,包括:
1.對照詞,如“并非……而是”、“少一些……多一些”、“不是……而是”、“要……不”、“不能……而”、“需要……不能”、“會……不會”、“只是……而不是”、“只見……不見”、“比”、“不同于”、“相較于”、“打破……建立”、“沒幾個……一般都”、“過去……現(xiàn)在”
2.變化詞,如“從……走向”、“轉化為”、“回歸”、“從……到”、“變得”。
3.轉折詞,如“則”、“可是”、“然而”、“但”、“卻”、“而”、“但是”、“只是”、“不過”、“倒”等。
接下來我們通過題目來給大家講解:
例題1
【一蹴而就 一帆風順】
一些專家提出了“綠色金融”的概念,不僅提出要大幅縮減對化石能源的投資,還要求金融機構不再貸款,這導致煤炭、石油是“夕陽產(chǎn)業(yè)”等論調出現(xiàn)。但需要注意的是,能源轉型并非________,而是需要經(jīng)過一個漸變的歷史過程。
【解析】判定標志:“并非……而是”;提示答案的詞句:“需要經(jīng)過一個漸變的歷史過程”;正確答案:與提示信息語義相反的詞“一蹴而就”。
例題2
【默默無聞 家喻戶曉】
作為“戲曲之母”,昆曲經(jīng)歷時代的變遷而一度奄奄一息。戲曲工作者們意識到,昆曲從________走向沒落,不是因為昆曲名家的離世,而是因為昆曲在大眾市場中找不到一席之地而漸失群眾基礎。
【解析】判定標志:“從……走向……”;提示答案的詞句:“沒落”;正確答案:與提示信息語義相反的詞“家喻戶曉”。
例題3
“新鮮”與“創(chuàng)新”,二者有一字之別卻________。當今,一些篆刻家努力創(chuàng)作出些頗為“新鮮”的作品,它們也許是“創(chuàng)新”的前奏,卻缺乏藝術土壤的滋養(yǎng),必會________而凋謝。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span>( )
A.相去甚遠 曇花一現(xiàn) B.毫無二致 烜赫一時
C.大相徑庭 電光石火 D.各有千秋 稍縱即逝
【答案】A【解析】第一空,由“卻”可知,所填詞語應與“一字之別”構成反義關系?!耙蛔种畡e”表示差距小,故所填詞語應表示差別很大。“毫無二致”表示完全相同,與文意相悖,排除B?!案饔星铩敝父饔兴L,各有特色,側重各有各的價值,其不能與“一字之別”構成反義關系,排除D。第二空,句意是,一些“新鮮”的作品缺乏藝術土壤的滋養(yǎng),生命很短暫,所填詞語應表達短暫出現(xiàn)之意。“曇花一現(xiàn)”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現(xiàn)了一下,很快就消失,可以作為動詞使用,符合文意;且“曇花”能夠與后文表示花落的“凋謝”相對應,填入恰當。“電光石火”形容事物像閃電和石火一樣出現(xiàn)一瞬間,多用于形容短暫、迅速,如“電光火石之間”,填入此處詞義程度過重,排除C。故本題選A。
以上都屬于相反相對的語境,通過判定標志詞,我們可以確定語境上下文的關系,空缺處應選擇與提示信息相反的詞語,這樣培養(yǎng)的“語感”才是正確的“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