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公共基礎(chǔ)知識:宋詞豪放派婉約派人物與代表作區(qū)分
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考試常識部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nèi)容,也是考試中常涉及的知識——豪放派婉約派人物與代表作區(qū)分。
下面對于豪放派婉約派代表人物特點分別進行分析。
一、考法剖析之兩派區(qū)別
(一)風格差異
二者的區(qū)別主要是風格的不同:豪放派作品氣勢豪放,意境雄渾,充滿豪情壯志,多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婉約派作品語言清麗、含蓄,表達的感情婉轉(zhuǎn)纏綿,情調(diào)或輕松活潑,或離愁別緒,或深沉幽怨,刻工精細,題材較狹窄,往往多是寫個人遭遇,男女戀情,也有寫山水,融情于景的。
【考法點撥】對于兩種流派在題目中考查時各位考生注意把握以下這兩點。
1.豪放婉約兩個流派各自代表人物。婉約派為中國宋詞流派。婉約,即婉轉(zhuǎn)含蓄。其特點主要是內(nèi)容側(cè)重兒女風情,結(jié)構(gòu)深細縝密,音律婉轉(zhuǎn)和諧,語言圓潤清麗,有一種柔婉之美。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張先、晏殊、晏幾道、歐陽修、秦觀、賀鑄、周邦彥、李清照等(一般也包括晚唐五代時期的溫庭筠和李煜)。
“婉約”一詞,早見于先秦古籍《國語·吳語》的“故婉約其辭”,分別言之:“婉”為柔美、婉曲;“約”的本意是為纏束,引申為精煉、隱約、微妙。故“婉約”與“煩濫”相對立。
豪放派,是形成于中國宋代的詞學流派之一。北宋詩文革新派作家如王安石、蘇軾、蘇轍都曾用"豪放"一詞衡文評詩。第一個用"豪放"評詞的是蘇軾。
豪放詞特點大體是創(chuàng)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喜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寫詞,語詞宏博,用事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時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囂。據(jù)南宋俞文豹《吹劍續(xù)錄》載:"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guān)西大漢,執(zhí)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公為之絕倒。"這則故事,表明兩種不同詞風的對比。
2.要注意豪放派婉約派作品主要區(qū)別作者而非其文風,文風不代表其流派。例如李清照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雖然文筆豪放,但由于作者李清照屬于婉約派,故本作品屬于婉約派。再比如辛棄疾《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該作品同理,雖文筆雋秀,但由于作者辛棄疾為豪放派代表人物,故該作品為豪放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