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樸素邏輯題答題技巧
利用代入排除法巧解樸素邏輯題
樸素邏輯一直是省考當中的常見題型,考生們在考場上自己做題時,會發(fā)現這類題型總是條件多或者許多信息都不確定,如果考生們按著自己慣性思維做題,把需要的每個信息確定下來,可能難度有些大,不僅耗時還不能保證正確率。最終,導致很多考生看到這類題就會沒信心或者直接放棄。今天就給大家分享我們做樸素邏輯的方法之一:代入排除法。
例題:甲、乙、丙、丁4位同學參加學校運動會。已知,他們4人每人都至少獲得1個獎項,4人獲獎總數為10。關于具體獲獎情況,4人還有如下說法:
甲:乙和丙的獲獎總數為5;
乙:丙和丁的獲獎總數為5;
丙:丁和甲的獲獎總數為5:
?。杭缀鸵业墨@獎總數為4。
后來得知,獲得2個獎項的人說了假話,而其他人均說了真話。
根據以上信息,甲、乙、丙、丁4人具體的獲獎數分別應是:( )
A.2、3、2、3 B.2、4、1、3
C.2、2、2、4 D.2、2、3、3
【答案】C【解析】我們看完題干信息后,發(fā)現有四個人說了四句話,其次獲得2個獎項的人說了假話,此時在題干信息中確定不了誰獲得了2個獎項(誰說了假話),最后問我們甲、乙、丙、丁4人具體的獲獎數分別應是多少。到此為止,可能就有小伙伴就覺得題干信息有真有假,所以就采用假設法開始解題,當采用這個方法時,小伙伴就會覺得比較復雜,會耗時比較長。在這里,我們需要注意題干的問法是4個人的具體情況,并且選項中把可能性也羅列出來了,所以,就不需要我們去假設,而是看選項的特點,進行代入進行排除。我們觀察選項時,可以明確所有都確定了甲得了2個獎項,也就是說甲說了假話,那么,甲:乙和丙的獲獎總數為5,為假,即乙+丙≠5,下面我們可以排除存在乙+丙=5的選項,所以排除A、B、D,選C。
總結:當題干條件多而不確定,選項將問題的可能性基本都有羅列時,則可以采用代入排除法。
綜上,相信考生們對代入排除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何速解行測樸素邏輯“一拖五”
行測“一拖五”的本質,其實就是樸素邏輯。只不過,“一拖五”比一般樸素邏輯題干信息稍微多一些,以此為條件的題目多一些,在解題方法上并不存在本質的區(qū)別。不過,對普通樸素邏輯都無法速解的同學而言,想要速解“一拖五”更是難上加難。
正因如此,很多考生在參加考試時一般都會在做完“一拖五”第一題后,果斷放棄其余四題。原因有二:一是需要花很多時間才能做出來,所花時間與題目分值不成正比;二是題干復雜且條件不充足,稍有不慎就得從頭再來,正確率無法保證。如何才能速解這類題,從該題型出現那天就有無數人想過。這種題目真的能速解嗎?
答案是肯定的,因為這種題很多時候不存在唯一情況或者無法推出唯一情況,所以做題時只需結合每道題目題干信息進行推導,將所屬情況盡量推出來即可。當然,在推導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題干的隱含信息。有的時候隱含信息能幫大忙,甚至可以直接“秒殺”。接下來通過一道試題和大家分享一下:
例題:某辦公室有王莉、李明和丁勇3名工作人員,本周有分別涉及網絡、財務、管理、人事和教育的5項工作需要他們完成。關于任務安排,需要滿足下列條件:
1.每人均需至少完成其中的一項工作,一項工作只能由一人完成。
2.人事和管理工作都不是由王莉完成的。
3.如果人事工作由丁勇完成,那么財務工作由李明完成。
4.完成教育工作的人至少還需完成一項其他工作。
到了周末,3人順利地完成了上述5項工作。
題干梳理:由2可知王莉只能做網絡、財務和教育;由3可得:丁勇-人事=>李明-財務;由4可知教育不能單獨做,所以教育可以給任何做了一項工作的人做。也就是說王莉至少要在網絡和財務里面選一個,則結合條件3可得:丁勇-人事=>李明-財務=>王莉-網絡。又由王莉不能做人事,人事只能由丁勇和李明做,而丁勇做人事時李明必須做財務,所以李明至少在人事和財務里面選一個。
整理可得:5.王莉-網絡或財務;6.丁勇-人事=>李明-財務=>王莉-網絡;7.李明-人事或財務。
例1:以下哪項的工作安排符合上述條件( )?
A.王莉:管理、網絡李明:教育、人事丁勇:財務
B.王莉:教育、財務李明:人事、管理丁勇:網絡
C.王莉:網絡李明:人事、管理、財務丁勇:教育
D.王莉:網絡李明:教育、管理丁勇:人事、財務
【答案】B【解析】A項王莉做了管理,不符合要求,排除;C項丁勇單獨做教育,不符合要求,排除;D項丁勇做人事是財務應由李明做,不符合要求,排除。故本題選B。
例2:如果李明只完成5項工作中的一項,那么包括該工作的所有可能性是以下哪項( )?
A.人事、財務 B.人事、管理、財務
C.人事、網絡 D.財務
【答案】A【解析】由題干整理可知李明至少在人事和財務中選一個,所以本題選A。
例3:以下哪項中的任務不可能均由李明完成( )?
A.教育、人事、財務 B.教育、人事、網絡
C.教育、管理、財務 D.教育、管理、網絡
【答案】D【解析】由題干整理可知李明至少在人事和財務中選一個,所以本題選D。
例4:以下哪項中的任務不可能均由丁勇完成( )?
A.財務、管理 B.網絡、人事
C.管理、人事 D.教育、管理
【答案】B【解析】由題干整理可知丁勇做人事時網絡一定是王莉做,所以本題選B。
例5:如果管理工作和網絡工作是由同一個人完成的,則以下哪項是可能的( )?
A.教育工作是由李明完成的
B.財務工作是由丁勇完成的
C.管理工作是由李明完成的
D.人事工作是由丁勇完成的
【答案】A【解析】因為管理和網絡是同一個人做,所以這個人一定不是王莉,則王莉只能做財務,從而可知丁勇不能做人事,而是李明做人事。于是,丁勇做管理和網絡。此時,教育給誰做都行。故本題選A。
通過此題相信大家已經發(fā)現,只需要把題干盡量分析完整,很多題目都能快速出結果,并沒有大家想象得那么難。
用“高頻詞”巧解行測樸素邏輯
在行測備考中經常會遇到這樣一類題型,它不需要進行繁瑣的命題推理,但是題干中卻會有諸多信息,比如:人物、職業(yè)、省份等等,讓我們去找出題干中隱藏的對應關系,它會令我們眼花繚亂,不知從哪條信息入手。這是什么題型呢?這就是讓很多考生望而生畏的樸素邏輯。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快速處理呢?今天就帶領大家來突破這類題型。
樸素邏輯這類題型的解題難點在于找到突破口,那么如何找到突破口呢?一般情況下,我們要從諸多信息中找到多次重復出現的詞匯,我們稱這類詞匯為“高頻詞”。所以,快速準確地找到題目內部的“高頻詞”將成為解題的關鍵。例如:B不學外語,學外語的出生在湖南。從中我們不難發(fā)現“外語”多次出現,所以可以從高頻詞“外語”來找到突破口,再結合與之關聯的信息,逐步推理,得出結論。接下來我們針對關聯性信息中的“高頻詞”,結合具體題目實際運用一下吧!
例題:在地圖上,有一字相逢地排列著的5個小國,已知:(1)A國既不臨著B國,也不臨著C國;(2)D國既不臨著E國,也不臨著C國;(3)E國既不臨著B國,也不臨著C國;(4)A國沒有內流河;(5)有內流河的是排在第一和第四的小國。
由此可見,排在第二的小國是:( )
A.B國 B.C國 C.D國 D.A國
【答案】D【解析】我們觀察一下題干中有哪些高頻信息。(1)(2)(3)中均有“不臨著C國”,可知C國不與A國、D國、E國相鄰,則C國僅和B國相鄰,因此C排列在兩端。(2)和(3)中均有“E國”,我們發(fā)現,E國不與D國、B國和C國相鄰,可知,E僅和A相鄰,則E也排列在兩端。所以C和E分別排在第一或第五。再由(4)(5)中同時出現“內流河”,可知A不在第一和第四,則E不在第五,在第一,A排在第二。故選D。
此題就是通過“高頻詞”來迅速找到樸素邏輯這類題目的突破口,首先,從前三個條件中我們可以發(fā)現C國出現的次數較多,為“高頻詞”。其次(2)和(3)中,E國為“高頻詞”。最后(4)和(5)中,內流河為“高頻詞”。根據以上三組“高頻詞”和與之相關的限定條件,我們就可以推測出正確答案。
那么,接下來再練習一道題目鞏固一下吧!
例題:在京廣鐵路沿線,坐落五個別致的小鎮(zhèn),已知:(1)明月鎮(zhèn)既不臨荷香鎮(zhèn),也不臨昌盛鎮(zhèn)。(2)陽光鎮(zhèn)既不臨豐巷鎮(zhèn),也不臨昌盛鎮(zhèn)。(3)豐巷鎮(zhèn)既不臨荷香鎮(zhèn),也不臨昌盛鎮(zhèn)。(4)明月鎮(zhèn)有水塔。(5)有水塔的鎮(zhèn)排第一或第四。
那么排第二的鎮(zhèn)是:( )
A.荷香鎮(zhèn) B.昌盛鎮(zhèn) C.陽光鎮(zhèn) D.豐巷鎮(zhèn)
【答案】A【解析】觀察(1)(2)(3)中均有“不臨著昌盛鎮(zhèn)”,可知昌盛鎮(zhèn)不與明月鎮(zhèn)、陽光鎮(zhèn)、豐巷鎮(zhèn)相鄰,則昌盛鎮(zhèn)僅和荷香鎮(zhèn)相鄰,因此昌盛鎮(zhèn)排列在兩端。(2)和(3)中均有“豐巷鎮(zhèn)”,我們發(fā)現,豐巷鎮(zhèn)不與陽光鎮(zhèn)、荷香鎮(zhèn)和昌盛鎮(zhèn)相鄰,可知豐巷鎮(zhèn)僅和明月鎮(zhèn)相鄰,則豐巷鎮(zhèn)排列在兩端。所以昌盛鎮(zhèn)和豐巷鎮(zhèn)分別排在第一或第五。再由(4)(5)中同時出現“水塔”,可知明月鎮(zhèn)不在第二,在第四,則荷花鎮(zhèn)在第二。故選A。
此題也是通過“高頻詞”來迅速找到樸素邏輯這類題目的突破口。首先,從前三個條件中我們可以發(fā)現“高頻詞”是昌盛鎮(zhèn)。其次(2)和(3)中,“高頻詞”為豐巷鎮(zhèn)。最后(4)和(5)中,水塔為“高頻詞”。根據以上三組“高頻詞”和與之相關的限定條件,我們就可以推測出正確答案。
綜上所述,我們練習的就是樸素邏輯中運用關高頻詞來快速找到突破口的方法。小伙伴們在遇到此類題目時,應重點關注題干中的高頻詞,再去尋找與之關聯的信息,從而快速解決這類題目。在此,希望大家平時勤加練習,祝愿各位小伙伴一切順利!
行測樸素邏輯中的“真真假假”
樸素邏輯作為行測考試的必考題型,形式多樣,其中有關“真真假假”的題目更是復雜多變。而在面對真假類題目時,很多同學第一反應就是使用假設法,但不同的題目都藏有自己的巧思,所運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今天帶大家學習一下“半真半假”及“每個XX都有人說對”這兩類真假話題目。
所謂半真半假型,即給定條件中每個人說了兩句話,且每個人都說對了一半。此時我們需要從突破口入手,突破口是出現頻次最高的信息。
例題1:甲、乙、丙三人大學畢業(yè)后選擇從事各不相同的職業(yè):教師、律師、工程師。其他同學做了如下猜測:
小李:甲是工程師,乙是教師。
小王:甲是教師,丙是工程師。
小方:甲是律師,乙是工程師。
后來證實,小李、小王和小方都只猜對了一半。那么,甲、乙、丙分別從事何種職業(yè)( )?
A.甲是教師,乙是律師,丙是工程師
B.甲是工程師,乙是律師,丙是教師
C.甲是律師,乙是工程師,丙是教師
D.甲是律師,乙是教師,丙是工程師
【答案】D【解析】觀察題目三個人“都只猜對了一半”,可知為半真半假題目,且總共6個半句中,3句為真,3句為假。利用突破口解題,從出現頻率最高的信息入手,有關“甲”的信息出現最多?!凹住敝豢赡軐环N職業(yè),所以小李、小王、小方關于“甲”的描述必是1句真2句假。那剩下3句話中,應為2句真1句假。同時剩下3句話中“乙”出現兩次,頻次最高。結合元素一一對應,則這兩句關于“乙”的描述應為一真一假。故“丙是工程師”一定為真,可排除B項和C項。同時結合小王“只猜對了一半”,“甲是教師”為假,排除A項。故答案選擇D。
而“每個XX都有人說對”型,即題目中會出現每個名次、每個去向都有人猜對這樣的表述,涉及的名次、方向較多,充滿不確定。此時我們同樣需要從突破口入手,但是突破口是相對最確定的信息。把每一個名次或去向中所涉及的人員進行羅列,找到僅被提及一次的名次或去向即為最確定的信息。
例題2:幾位同學對物理競賽的名次進行猜測。小鐘說:“小華第三,小任第五。”小華說:“小閩第五,小宮第四?!毙∪握f:“小鐘第一,小閩第四”。小閩說:“小任第一,小華第二?!毙m說:“小鐘第三,小閩第四?!币阎敬胃傎悰]有并列名次,并且每個名次都有人猜對。
那么,具體名次應該是( )。
A.小華第一、小鐘第二、小任第三、小閩第四、小宮第五
B.小閩第一、小任第二、小華第三、小宮第四、小鐘第五
C.小任第一、小華第二、小鐘第三、小宮第四、小閩第五
D.小任第一、小閩第二、小鐘第三、小宮第四、小華第五
【答案】C【解析】依據題目中“每個名次都有人猜對”,此時每個名次所涉及的人員,第一名:小鐘、小任;第二名:小華;第三名:小華、小鐘;第四名:小宮、小閩;第五名:小任、小閩。可發(fā)現第二名僅小華一人,因“每個名次都有人猜對”,則小華一定第二??芍苯舆xC。
通過上述題目,大家不難發(fā)現兩種題目在題干表述上已經給了提示,所以希望同學們在做題過程中認真閱讀題干,分辨到底是“每個人說對了一半”還是“每個XX都有人說對”,從而采用相應的解題技巧,提高正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