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判斷推理之聯(lián)言命題推理知識點
一、聯(lián)言命題的概念
復言命題是由邏輯聯(lián)結詞聯(lián)結若干個命題而成的命題。構成復言命題的命題稱為肢命題。根據(jù)邏輯聯(lián)結詞的不同,我們可以將復言命題分為聯(lián)言命題、選言命題、假言命題和負命題四種。本節(jié)我們就先講解下聯(lián)言命題。
聯(lián)言命題是陳述事物同時存在的命題,一般的形式為“p并且q”,聯(lián)結詞除了“并且”之外還有:“……和……,不但……而且……,雖然……但是……,不是……而是……”。
例如:國家和地方的公務員我都要考。這就是個聯(lián)言命題,表示的是我同時要考國家和地方的公務員。“國家的公務員我要考”和“地方的我要考”是兩個肢命題,稱為聯(lián)言肢。
注意:并存關系不是并列關系,并存只是表示同時存在,轉(zhuǎn)折、遞進等都是并存關系。
二、聯(lián)言命題的真假關系
一個聯(lián)言命題的真假與其肢命題的真假是密切相關的。因為聯(lián)言命題的肢命題間是并存關系,所以只有肢命題同時存在,都為真的時候,聯(lián)言命題才為真;只要其中一個肢命題為假,這個聯(lián)言命題就為假。
簡言之就是“全真才真,一假即假”。
例題:
北方人不都愛吃面食,但南方人都不愛吃面食。
如果已知上述第一個斷定真,第二個斷定假,則以下哪項據(jù)此不能確定真假?( )
Ⅰ.北方人都愛吃面食,有的南方人也愛吃面食
Ⅱ.有的北方人愛吃面食,有的南方人不愛吃面食
Ⅲ.北方人都不愛吃面食,南方人都愛吃面食
A.只有Ⅰ B.只有Ⅱ C.只有Ⅲ D.只有Ⅱ和Ⅲ
【答案】D【解析】題干中“北方人不都愛吃面食”等值于“有的北方人不愛吃面食”;“南方人都不愛吃面食”為假,意味著“有的南方人愛吃面食”為真。觀察Ⅰ、Ⅱ、Ⅲ幾個項,都是聯(lián)言命題,要判定它們真假,就要充分利用其與其肢命題的真假關系“一假即假,全真才真”。
Ⅰ中肢命題“北方人都愛吃面食”為假,所以Ⅰ假。Ⅱ中肢命題“有的北方人愛吃面食”和“有的南方人不愛吃面食”均推不出它們的真假,因此也無法斷定Ⅱ的真假。Ⅲ中肢命題“北方人都不愛吃面食”和“南方人都愛吃面食”也均推不出它們的真假,因此也無法斷定整個聯(lián)言命題的真假。所以,正確答案是D。
三、聯(lián)言命題推理
如果一個聯(lián)言命題為真,可以推出其任意一個肢命題都為真;同樣,全部肢命題都為真,自然可以得到整個聯(lián)言命題為真。
由聯(lián)言命題為假,若一個肢命題外的其他命題都為真,可以肯定這個肢命題為假;如果其中一部分為假,則不能斷定其他命題的真假。
“國家和地方的公務員我都要考”,這個聯(lián)言命題可以進行如下推理:
國家和地方的公務員我都要考=>國家的公務員我要考;
國家和地方的公務員我都要考=>地方的公務員我要考;
國家的公務員我要考,地方的公務員我要考=>國家和地方的公務員我都要考。
四、選言命題的概念及分類
選言命題是陳述事物存在情況的命題,事物的存在情況可以分為兩種,一種就是至少有一種情況存在,可能有很多不同的組合,這種命題叫做相容選言命題,一般形式為“p或者q”,聯(lián)結詞除了“或者”之外還有:“……或……,可能……也可能……,也許……也許……”;
還有一種是表示只能有一種情況存在,這種就稱之為不相容選言命題,一般形式為“要么p,要么q”,聯(lián)結詞除了“要么……要么……”之外,還有“或……或……,二者不可兼得”。
注意:相容選言命題和不相容選言命題不能僅僅依靠聯(lián)結詞來區(qū)分,關鍵是要看其中各個肢命題能否同時成立:能夠同時成立的就是相容選言命題,不能夠同時成立的就是不相容選言命題。
例如:“她或者考國家公務員,或者考地方公務員”中“考國家公務員”和“考地方公務員”是可以同時成立的,即她可以既考國家的又考地方的,所以這個命題是相容選言命題。
而“你或者去面試,或者不去面試”中“去面試”和“不去面試”是不能同時成立的,即你不可能既去面試又不去面試,因此這個命題是不相容選言命題。
五、選言命題的真假關系
(一)相容選言命題真假關系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怎么來判斷一個相容選言命題的真假。還是要從定義入手,相容選言命題要求至少有一個肢命題為真,因此:如果選言肢有一個為真,則相容選言命題就為真;只有當選言肢都為假,相容選言命題才為假。
簡言之即“一真即真,全假才假”。
那么,“她或者考國家公務員,或者考地方公務員”這個相容選言命題,只要她參加了一場公務員考試那么就是真的;只有她既沒參加國家公務員考試也沒參加地方公務員考試的時候才為假。
例題1:某單位要從100名報名者中挑選出20名獻血者進行體檢。最不可能被挑選上的是1993年以來已經(jīng)獻過血,或是1995年以來在獻血體檢中不合格的人。
如果上述斷定是真的,那么以下哪項所言及的報名者最有可能被選上( )?
A.小張1995年獻過血,他的血型是O型,醫(yī)用價值最高
B.小王是區(qū)獻血標兵,近年來每年獻血,這次他堅決要求獻血
C.小劉1996年報名獻血,因“澳抗”陽性體檢不合格,這次出具“澳抗”轉(zhuǎn)陰的證明,并堅決要求獻血
D.大陳最近一次獻血時間是在1992年,他因工傷截肢,血管中流動著義務獻血者的血。他說:“我比任何人都有理由獻血”
【答案】D【解析】題干中斷定了一個相容選言命題,這個命題為真,則肢命題至少一個為真,即“1993年以來獻過血的人”和“1995年以來在獻血體檢中不合格的人”,只要滿足其中一個條件,就屬于最不可能被挑選上的人。四個選項中,只有D項大陳兩個條件都不能滿足,不屬于最不可能被挑選上的人,所以最有可能被挑選上。所以,正確答案是D。
例題2:三分之二的陪審員認為證人在被告作案時間、作案地點或作案動機上提供偽證。
以下哪項能作為結論從上述斷定中推出( )?
A.三分之二的陪審員認為證人在被告作案時間上提供偽證
B.三分之二的陪審員認為證人在被告作案地點上提供偽證
C.在被告作案時間、作案地點或作案動機這三個問題中,至少有一個問題,三分之二的陪審員認為證人在這個問題上提供偽證
D.以上各項均不能從題干的斷定推出
【答案】D【解析】由題干中的邏輯聯(lián)結詞“或”,可以知道題干是一句相容的選言命題。根據(jù)相容選言命題與其肢命題之間的真假關系,可以知道,只要一個選言肢為真,則可以推出整個相容選言命題為真;由相容選言命題為真,可以推出至少有一個選言肢為真,但是卻不能推出是哪個選言肢為真。因此選項A和B都是不正確的。選項C具有很大的迷惑性,C項的錯誤在于三分之二陪審員有可能是分別認為三個選言肢正確的陪審員加起來的總和。因此排除C選項。所以,正確答案是D。
(二)不相容選言命題真假關系
由于不相容選言命題要求只能有一個選言肢為真,因此:如果選言肢有且只有一個是真的,則該不相容選言命題是真的;如果兩個選言肢都是真的或者都是假的,則該不相容選言命題是假的。
簡言之即“有且只有一真才為真;同真或同假時均為假”。
例題:某司機駕駛違章,民警說:“對你要么扣照,要么罰款?!彼緳C說:“我不同意?!?/span>
那么,按照司機的說法,以下哪項他必須同意( )?
A.扣照,但不罰款
B.罰款,但不扣照
C.如果不能做到既不扣照又不罰款,那么就既扣照又罰款
D.承認錯誤,下次不再違章
【答案】C【解析】“要么扣照,要么罰款”是一個不相容選言命題,司機不同意這個說法,即該命題為假。而不相容選言命題在前件和后件同時為真或同時為假時均為假,即“既不扣照也不罰款或扣照且罰款”,再根據(jù)相容選言命題的推理規(guī)則,可知C項是正確的。因此,答案選C。
聯(lián)言/選言命題
聯(lián)言與選言
復言命題:幾句話通過聯(lián)結詞的形式聯(lián)結起來。
1.聯(lián)言:就是通過“且”這個詞連結。
P且Q(同義詞連接)
口訣:“且”命題,全真才真,否則就假。(2個)
P且Q為真,P為真=>Q為真
P且Q為假,P為假=>Q為假
2.相容選言:“或”命題。本質(zhì)是選擇命題。
P或Q
口訣:“或”命題,有真就真,全假才假。(≥1個)
P或Q為真,P為假=>Q為真
P或Q為假,P為假=>Q為假
3.不相容選言:要么……要么……,不是……就是……
口訣:有么有且僅有一個要件為真。(一個)
且+要么=或——推一否一,一真一假
4.選言聯(lián)言相互之間的轉(zhuǎn)化。且與或本身就是一對轉(zhuǎn)化詞。和所有與有的、必然與可能是一個道理,均為翻硬幣體系中的轉(zhuǎn)化詞。
矛盾公式:-(P或Q)=>-P且-Q;A且-B=>-A或B。
A或B≥1(有些)=>-A且-B=0(所有)
假言命題
假言命題:關聯(lián)詞進行連接的兩句話。內(nèi)在的邏輯關系是“=》”推出關系;例如:如果A,那么就B。
秒殺技巧:因為假言命題中,推出關系多種多樣,為保證有效掌握,只記憶只有,才;除非,否則這兩組詞即可。
命題趨勢:不出現(xiàn)關聯(lián)詞的情況
一般情況下,沒有嚴格的關聯(lián)詞,都是前推后。但是要注意:充分、前提條件、基礎、必要等字眼。
一、p是Q的充分條件。是p=>Q的形式。充分在前。
二、P是Q的必要條件;P是Q的基礎:P是Q的前提條件。是Q=>P的形式。必要在后。
秒殺口訣:誰是充分誰在前;誰是必要誰在后。
三、A=》B的逆否命題
其實質(zhì)是一種等價命題。我們講過矛盾是翻動硬幣一次。而等價是翻動兩次。(仍然是翻硬幣體系的運用)
所以,變?yōu)榈葍r命題就必須動兩次。
第一步:動符號。-A=>-B
第二步:動位置。-B=>-A
推出題:主要是表現(xiàn)為題干問法為推出,此時要區(qū)分題干較長,還是題干較短,較短直接做,較長逆向做。
三種命題的相互轉(zhuǎn)化關系
假言A=>B,它的矛盾命題是聯(lián)言A且非B。而這個聯(lián)言命題的矛盾命題是選言-A或B
矛盾的矛盾是等價:硬幣翻了兩次。所以,假言A=>B的等價是選言一A或B
轉(zhuǎn)化口訣:A=>B矛盾命題是A且非B;A=>B等價命題是-A或B。
正負約分法
1.何時轉(zhuǎn)化判斷法則:選項為判斷真假時,則推出轉(zhuǎn)化為或/且;選項判斷為推出關系時,則或/且轉(zhuǎn)化為推出。
2.矛盾題與正負約分題區(qū)別:矛盾題題干有真有假;正負約分題題干全為真命題。
3.正負約分法步驟:
第一步:鑰匙法:“鑰匙”=真命題,用真去推其相關命題的真假,逐步得出結論(推出關系)。
第二步:題干“或”為主用正負約分法。
第三步:題干“非”“或”為主用正向代入法,前提是要件都為真,用不能轉(zhuǎn)換的要件去排除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