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熱點解析
多景區(qū)叫停商拍
面試熱點:
近日,北京北海公園、天壇公園等景點陸續(xù)叫停商拍,引發(fā)網友的廣泛關注與討論。相關景區(qū)工作人員表示,之所以禁止商拍,是為了保證游客游覽的體驗,非商業(yè)拍攝可以正常進行。請你對此談談看法。
參考答案:
在一些熱門景點,部分商拍從業(yè)者長時間霸占最佳拍攝點,用小板凳、泡沫廣告牌等“占位”,嚴重影響了其他游客的旅游體驗,干擾了景區(qū)正常游覽秩序;還有部分商拍攝影師為了追求所謂的“完美效果”,不惜踐踏花草植被、穿越禁入區(qū)域,甚至在文物保護單位隨意使用閃光燈等,給景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文物保護帶來巨大威脅。多景區(qū)叫停商拍,無疑是對這些問題的有力回應。
商拍本質上是一種營利活動。與普通游客的正常拍照留念不同,不守規(guī)矩的商拍不僅惹人煩,還可能涉嫌侵權。作為利用公共資源開展旅游經營活動的主體,景區(qū)在獲取該公共資源經營管理權時需要事先取得國家的許可,甚至支付一定的費用,以營利為目的的商拍于法于理都應事前取得景區(qū)授權。也許有些商拍從業(yè)者會說自己是通過購買門票進入景區(qū)的,但是門票所代表的僅是游客與景區(qū)之間的游覽合同,并不包含許可商業(yè)性拍攝的費用。商拍從業(yè)者在沒有獲得專門許可且沒有支付一定費用的情況下,其營利涉嫌不當得利。從知識產權保護層面來看,我國著作權法明確規(guī)定,美術、建筑作品屬于著作權保護對象。而商拍的對象很可能涉及景區(qū)內的建筑物、藝術品等,如果以營利為目的,未經授權或許可擅自進行復制與傳播,很可能侵犯相關權利人的知識產權。
公民在使用公共空間時,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權益,亦不得損害公共利益。然而,在一些熱門景點,商拍團隊的一些不良行為,不僅是對公共資源的不合理占用,更是對其他游客權利的侵犯。如此看來,無論是對于游客還是對于景區(qū)而言,叫停商拍都是景區(qū)維護正常游覽秩序的正當手段。
景區(qū)叫停商拍,對于快速遏制亂象,會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良好有效的治理,更需要疏堵結合。商拍走紅的背后體現的是消費者的多樣化、個性化拍照需求,如果對商拍進行“一刀切”式的叫停管理,很容易忽視了消費者的實際需求,這就需要景區(qū)對商拍進行更加精細化和人性化的管理。比如,景區(qū)可以開放游客相對稀少的特定時段,或者劃定一些游客流量較小、文物保護要求相對較低的特定區(qū)域,用于商拍活動;還可以實施更為科學的預約管理制度,每天限定商拍團隊的接待數量??傊?,不同類型的景區(qū)應進行分類管理和差異化管控,根據景區(qū)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引入或在多大程度上引入商拍活動,是實現維護景區(qū)權益與滿足消費者拍攝需求的雙贏。
“背詩免票”
面試熱點:
日前,湖北文旅聯合省內19家景區(qū),為全國游客推出“背詩詞游荊楚”活動:游客在武漢木蘭天池景區(qū)背誦《木蘭辭》可免70元門票,襄陽古隆中景區(qū)背誦《隆中對》可免67元門票,宜昌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區(qū)背誦《離騷》前20句可免80元門票,荊州楚王車馬陣景區(qū)背誦《楚辭》可兌換景區(qū)門票,孝感李白村文化旅游區(qū)背誦《將近酒》或《蜀道難》可享免門票等等,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客前來解鎖景區(qū)。請你談談對“背詩免票”做法的認識。
作答思路:
“背詩免票”,詩詞所包含的文化底蘊和帶給人們的心靈潤澤,以及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熱愛之情,遠比門票更珍貴,它折射出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認同,也是景區(qū)打“文化牌”、拾“文化味”,做好“文”“旅”融合文章的一次營銷創(chuàng)新,在促進全省各地旅游發(fā)展的基礎上,大力弘揚傳承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可謂是古韻今風交相輝,景區(qū)免票贈人文。
昔時,祖國風景名勝眾多,文人墨客足跡遍布,幾乎每一處大好河山都曾有詩人的吟詠。李白在黃鶴樓邊縱覽長江之浩瀚,不禁感嘆道“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酈道元在三峽被兩岸連綿百里的奇景所震撼,不禁以“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直抒胸臆;屈原在探索救國之路受挫后,在漢水發(fā)出“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堅定呼喊。
現如今,當游客踏入景區(qū)的那一刻,便不再只是一個旁觀者,而是成為了文化的參與者與傳承者。在這個工作與生活快節(jié)奏的時代,許多古詩雖朗朗上口,確無人愿意花時間認真背誦,更莫說是用心體會其深層次含義。但當背誦古詩與獲取門票掛鉤時,無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都開始重新審視古詩的魅力,主動去翻閱書籍,背誦那些經典的詩句,也正因如此,使得身臨絕美之地的游客,摒棄了“到此一游”的窘境,愿意停下腳步用心感悟風景名勝背后的文化底蘊,郎朗的背誦聲,不僅打開了景區(qū)之門,更叩開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門扉。
“背詩詞游荊楚”活動火熱進行的同時,一些問題也不由得引人深思:背詩免門票的標準,有時候是否太簡單粗暴了?幾首常見的詩詞,背的磕磕絆絆也能過關,這能真正起到傳承文化的作用嗎?真正的文化傳承是要深入骨髓,理解詩詞背后的情感與意境,可不是簡單地背背文字。而且,有些景區(qū)為了宣傳,提出“感受千年文化魅力”“沉浸在詩詞的海洋”的口號,結果游客進去一看,只有零星幾塊牌子上寫著幾句詩,簡直是“圖片僅供參考,請以實物為準”,這堪比“賣家秀”與“買家秀”差距,無疑是打著文化魅力的幌子欺騙消費者。
“背詩免門票”,是一種創(chuàng)新且有益的嘗試,它為文化傳承、個人成長和景區(qū)發(fā)展帶來了多方面的積極影響。但在實施過程中,仍需要不斷完善和改進,在以詩詞文化引流文旅發(fā)展的基礎上,要秉持文化傳承初心,提高詩詞背誦標準,以確保其能夠真正發(fā)揮作用,要根據不同游客需求,推出多樣化的詩詞變現活動,開發(fā)更多具有文化特色和創(chuàng)意的文創(chuàng)產品,以持續(xù)增加吸引力,要在不斷規(guī)范和創(chuàng)新中推動文化傳承與旅游發(fā)展的雙贏。
不修邊幅應急干部
面試熱點:
2024年9月15日下午,在浙江省政府新聞辦直播間,有網友指出,浙江省應急管理廳辦公室副主任樓某出鏡直播不換衣服、不理發(fā),被指有損公務員形象。請談談你的看法。
作答思路:
近期,超強臺風襲擊江浙、上海等地,浙江省應急廳樓卿磊這名“不修邊幅”的干部引發(fā)了什么才是干部應有形象的討論,這既值得公眾思考,也需要黨員干部認真回應,事關干部外在形象、內在作風修養(yǎng)和政治生態(tài)的塑造。
可以想象,連續(xù)三天在一線分析和應對臺風形勢,制定和調整相關應急措施,指導相關方面科學應對臺風帶來的風險,無暇回家,采訪時,該名干部關注的是如何更好地應急,如何把應對臺風工作干好,如何回應群眾對臺風天氣應對需求的關注。這名干部,恰恰把握住了當下什么才是工作重點,什么對群眾最重要。
在應對超強臺風的工作一線,連續(xù)多天工作在一線,根據媒體安排,抽出時間參與直播,與其要求其油頭粉面、西裝革履地站在鏡頭面前,群眾更希望看到一位全身心投入工作、科學把關、勇于除險的干部。
在一些人的既有思維中,干部形象是高大上的,穿著白襯衣、西裝革履。但是,這樣的形象,恰恰是不少群眾反感的。早些年,一些只求外表光鮮而無實績甚至存在違規(guī)違紀的干部被處理,就以實例指引著干部應該關注怎樣的形象、怎樣樹立形象。
黨員干部的形象,既要看穿戴什么,不能脫離群眾、穿奢華品牌,更要看在工作中怎樣實干,怎樣回應群眾關切,怎樣真正把手中的權力和解決群眾的問題需求有效結合起來。一個華而不實的干部,與一個忙于工作、不修邊幅實干擔當的干部,對于群眾來說,群眾必然選擇后者。對于干部而言,后者可能需要加強自身修養(yǎng),付出更多的精力、更大的擔當。
腳下有泥土,心中有人民。干部穿著形象是外在可塑的形象。實干為民,則是發(fā)自內心的優(yōu)良風氣。樓卿磊把個人形象拋在后面,拋小我顧大家的精神,恰恰樹立起了干實事、不圖虛名、不圖虛表的干部形象,樹立了新時代干部應有的“正面形象”,應該獲得全社會的認同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