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web/img/banner_ad_1.jpg)
.用好標志詞,速解行測言語排序題
在行測考試中,言語理解與表達題量較大,是我們在公考備考的過程中要重點學習與突破的題型,在言語理解與表達的眾多題型中,排序題難度會比較高,很多同學都為它苦惱,今天帶大家一起學習下速解語句排序題的方法吧!
一、判定題型
語句排序題的題目是非常好判定的,選項給出幾個數字順序,讓我們來判定哪個順序是正確的,這種就是語句排序題。
二、解題方法
識別好題型之后我們就要開始解題了,排序題的解題方法有很多,但解題時不管用哪種方法,我們都要注意,不能將ABCD四個選項都帶著去讀,如果我們每個選項都帶著讀的時候,就會感覺每個選項都很對,這樣會干擾我們的思路。
接著我們來解題,我們經常說要看選項的首尾句,利用首尾句可以幫助我們排除一些選項,但是我們也會發(fā)現只看首尾句可能并不能夠幫助我們選出正確選項,所以我們來學習下另外一種方法-抓標志詞語。
標志詞有很多種,每一種對應的技巧也稍微有些不同,所以看到不同的標志詞,要靈活的變換方法。
1.關聯(lián)詞
如果、那么;若、則;不但、而且等都是關聯(lián)詞
當我們看見關聯(lián)詞出現,尤其是成對出現的關聯(lián)詞出現在兩個句子中時,我們可以優(yōu)先看這兩句話的關系,比如說“不但,而且”分別出現在兩句話中時,我們可以看下這兩句話是否是轉折關系,如果是轉折關系,就能夠確定這兩句話的順序,能夠排除一些選項了。
2.指代詞
這、那、這種、那種等詞語都是指代詞。
當一句話中出現指代詞時,我們可以分析這句話,再去其他句子中找這個指代詞指代的對象是誰,如果能夠明確對應并且其他句子中沒有提到,那么這兩句話往往是挨在一起的。
3.重復詞
當幾句話都涉及一個重復性的詞語,那么就意味著這幾句話討論的話題是一致的,它們也往往挨在一起。
4.順序詞
當題干出現明顯的時間詞,并且?guī)拙湓捠菄@事情的發(fā)展來的,那么這個時候可以按照時間順序去給這幾句話排序,判斷幾句話的先后關系。
5.總結詞
可見、綜上、由此等詞語都是總結詞。
當有些句子出現總結詞時,這些句子是不適合當首句的,并且我們也可以看這句話主要是在講什么,看總結了什么,那么與之相關的分析闡述的句子則往往在這句話之前。
當選出答案之后也別忘了要帶著讀一遍,去驗證一下。
接下來我們練習幾道題目,掌握下這類題的解題方法吧!
三、例題練習
【例1】①在遼闊的關東大地,三大怪之一是姑娘叼個大煙袋,舊時老一些的女人都是略有一支兩支的
②另外,一支煙袋往出一伸,往往把家里上下或祖上的繁華氣派也一并展覽
③大煙袋中間為柄,柄須中空,一頭上裝煙的鍋子,這鍋子比銅錢大得多,另一頭是煙嘴
④這煙袋還有一用,就是用來打小孩,小孩不聽話,即使那祖母本來坐得有幾尺遠,也能伸出煙袋打到
⑤在上一個年代里生活的女人,也未必是人人都愛煙袋,也許只是風氣使然
⑥此地煙袋特指裝了煙的長柄器具,而非男人們隨身攜煙之口袋,有一尺或者兩尺多長,拇指頭粗細
將以上6個句子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是:( )
A.⑤①③⑥④②
B.④③⑥①⑤②
C.①⑥③⑤②④
D.③⑥⑤④②①
【答案】C。
【解析】首先看四個選項的首句,分別是⑤④①③,那么接下來就需要判斷這四個句子能否做首句,發(fā)現④句以指代詞開頭,并且在這句話中指代的對象不明,故排除B。接下來找到這6個小句子中的一些標志詞,比如⑥里面有個指代詞“此地”,很顯然指代的是①里面的關東大地,先出現關東大地,然后出現此地,因此這兩句話的順序應該是①⑥,符合該順序的只有C選項,再帶著C讀一遍,符合寫作思路,故答案選C。
【例2】①再比如財產公開不需要保護隱私,但香港把保護隱私作為財產申報公示制度的基本原則,保護申報人隱私也是一項國際慣例
②但在如何公開,何時公開,怎樣公開等問題上還遠沒達到共識的程度
③有人分析稱,各界在認識上存在不少誤區(qū),比如認為所有公務員都要公開,但香港就并非如此
④從現實情況看,就官員財產要不要公開的問題,早有基本共識
⑤這就需要我們靜下來研究問題,而不是流于情緒的宣泄
⑥這樣的冷靜分析不是沒有道理
將以上 6 個句子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是:( )
A. ④③②①⑤⑥
B. ③①④②⑤⑥
C. ④②③①⑥⑤
D. ③②④①⑥⑤
【答案】C。
【解析】先分析首句,而③④兩句話都可以作為首句,排不掉,接著抓標志詞,合并同類句。②出現轉折詞“但”,轉折前后話題相反,②說如何公開等問題還沒達到共識,則轉折前應表明有共識。結合剩余選項,④②轉折前后話題相反,可承接,排除A、D。③①用的比如、再比如,兩句話句式相似,根據“再”可以排出③在①之前,再看⑤⑥兩句話,這兩句話都有指代詞,但⑤是做法,⑥說這樣的分析有道理,所以⑤不能在⑥之前,并且③①是別人的分析,⑥指代的就是這個分析,也就是③①⑥⑤,排除B,再帶著C讀一遍,符合寫作思路,因此答案選 C。
這道題提醒大家,當一道題中有多個標志詞時,那么在寫題的時候我們可以借助這些標志詞來解題。
通過這兩道題的練習,大家學會語句排序題的做題方法了嗎?接下來在做語句排序題的時候要靈活運用標志詞,提高正確率,取得自己滿意的成績。
選詞填空的反對關系
隨著各省份陸續(xù)發(fā)布2021年省考公告,大家都投入到了緊張的備考當中,行測言語理解題讓大家又愛又恨。接下來帶大家了解一下選詞填空中的相關內容。
選詞填空的空缺處表達了什么含意,填什么樣的詞匯是需要結合前后句子的提示來判斷的,而反對關系是指上下文前后句間呈現的相法相對的關系,即含意相反。通過幾個例子感受一下。
爆裂的火山卻能孕育出寧靜的湖泊。爆裂與寧靜含意相反。
古人有聞過則喜直說,而今天有些人則不然,總是諱疾忌醫(yī)。聞過則喜與諱疾忌醫(yī)含意相反。
我們可以通過轉折詞來判斷的空缺處與提示信息是相反相對的關系,進而尋找與提示信息相發(fā)的詞來確定答案。例如:但是、卻、然而、可是、其實、事實上。
【例題1】在這個時代,人與人之間雖然在空間和情感上越來越__________,但是每個人的利益卻又________地與他人的利益和行為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這促成人們主動參與公共事務,呼吁公共利益。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 . 冷漠 無孔不入
B . 疏離 前所未有
C . 隔絕 迫不得已
D . 封閉 始料未及
【答案】B
【解析】通過雖然,但是這個轉折詞可知,轉折之后說明每個人的利益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故而第一空表達的是人與人在空間和情感上聯(lián)系的不緊密,符合含意的有疏離,側重關系比較遠,以及封閉,側重與外界無聯(lián)系,均與后文呼應。同時,所填詞語需要同時搭配“空間”和“情感”,A選項“冷漠”,常用“態(tài)度冷漠”,無法與“空間”搭配,排除;C選項“隔絕”,可與“空間”搭配,常用“與世隔絕”,無法與“情感”搭配,排除;第二空,B選項“前所未有”,指從來沒有過的,常用作褒義,在此用來形容聯(lián)系的緊密程度,且與前文“在這個時代”的時間狀語構成對應,符合語義;而D選項“始料未及”指沒有想到,在意料之外,而文段并沒有之前有所設想之意,排除。故正確答案為B。
【例題2】盡管自學術角度觀之,在整體設計和具體材料運用等方面,此書并未有太多超越之處,但仍有不少值得中國研究者______的地方。它為我們提供了更多______微觀描述與宏觀敘述的可能性。就筆者______,目前做茶的相關研究的人類學學者并不多。
依次填入畫橫線處最恰當的一項是:( )
A.審視 連接 學養(yǎng)所囿
B.重視 穿透 視野之內
C.借鑒 貫穿 目力所及
D.追尋 結合 耳聞目睹
【答案】C
【解析】第一空,根據“此書并未有太多超越之處,但仍有不少值得”橫線處詞匯在轉折之后,即這里要體現的是沒有太多超越之處,但其實還是有可以讓我們學習的地方。審視指仔細地看,詞義與語境不符,不能體現我們去學習的意思,排除A。追尋側重跟蹤尋找,詞匯針對的是以學術角度觀看的書,詞義與語境不符,排除D。橫線處詞匯修飾“微觀描述與宏觀敘述”,要體現兩者的關系,根據“提供更多”和結合選項可知,這里體現的是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們將微觀描述與宏觀敘述銜接或結合理解起來的可能。穿透側重貫通,不能搭配微觀描述和宏觀敘述”,且與上述要體現的語境不符,排除B。填入貫穿表示將微觀描述和宏觀敘述連通起來,符合文意。故正確答案為C。
通過上述的題目我們會發(fā)現通過轉折詞可以確定前后句子間屬于相反相對的關系,進而選出含意與提示信息相反的詞匯即可,但是對于選詞而言,除了掌握理論,日常的詞語積累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各位考生有關公考的任何疑問,歡迎致電,全體員工,竭誠為您服務。
主旨觀點題行文分析之總分文段
在公務員行測考試中,片段閱讀是言語理解與表達的考察題型之一。片段閱讀特征之一是題型種類繁多,主要有主旨觀點題、承接敘述題、標題添加題、細節(jié)判斷題、詞句理解題等。今天,就帶各位同學來了解一下主旨觀點題。
主旨觀點題的考察實質是通過梳理文段,總結作者、出題人的寫作意圖或想要通過文段表達的觀點,所以做題過程中分析文段句間關系是第一要義。其中有一種行文會在文段前面部分給出總的觀點,然后在后面具體分析,這就是總分文段。一般出題的時候文段會有以下三種形式,提出觀點——舉例論證、提出觀點——原因分析、提出觀點——具體說明。對于這種總分文段,重點在文段前面部分,故對總觀點的概括即文段主旨。同時,大家需要注意,在分析文段及選項時要盡量規(guī)避主觀想法,盡可能站在作者的角度客觀思考。最后要培養(yǎng)對于常見錯誤項的的敏感,比如選項本身表述正確,但是不涉及文段重點內容;選項出自文段重點內容,但是概括不全面;選項表述符合常識,但與文段內容無關等均是常見的錯誤選項類型,不作為主旨項。
例:許多具體的“傳統(tǒng)”基本上還是經驗的積累,實該細剔細辨才是。盡棄傳統(tǒng),盡廢古制,實屬不智。畢竟,老祖宗一路都有各自的“創(chuàng)新”,尤其那些傳承至今的制度、措施,得到歷代認可,其身后都勾連著“不得不然”的原因,急匆匆一刀革去,痛快自然痛快,只是跟著就是吃苦頭了,最后還是一臉尷尬地將其請回來。
這段文字的大意是:( )
A.傳承至今的古制都蘊含著各朝各代的創(chuàng)新
B.要審慎地對待歷史流傳下來的制度、傳統(tǒng)
C.現代社會要創(chuàng)新就需要去古革新
D.古代所有流傳下來的傳統(tǒng)都不宜丟棄
【解析】答案:B。整個文段圍繞“傳統(tǒng)”展開論述。首句指出對待傳統(tǒng)應該細剔細辨,盡棄及盡廢傳統(tǒng)都是不明智的。后文論述老祖宗歷代有創(chuàng)新,尤其是傳承下來的東西都經過歷代認可,全部廢除會因為“吃苦頭而重新找回”,所以整個文段首先引出如何對待傳統(tǒng)的觀點,后文進行原因說明,故文段想表達對待傳統(tǒng)應認真細致的對待,而非粗暴的一刀切。A選項出自文段第二行,本身表述正確,但是偏離了重點內容,排除;B選項是對文段如何對待傳統(tǒng)觀點的概括,保留;C選項為創(chuàng)新而去古革新與文段本身表達的意思相悖,排除;D選項強調保留所有的傳統(tǒng),但是文段只強調對傳統(tǒng)要細剔細辨,不能盲目一刀切,不符合,排除。綜上所述,最終答案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