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web/img/banner_ad_1.jpg)
言語理解
行測片段閱讀之我還真猜不透你的心思
片段閱讀不論是在省考國考,招警,還是在事業(yè)單位考試等都占據(jù)了半壁江山,你又發(fā)現(xiàn)學習言語最讓你覺得沒有效果的一科,你要是說沒學會吧,老師講的東西都懂,但就是做不對題你說怎么辦。理科大部分學生覺得沒時間做,文科都知道重要,卻讓人沒有抓手,學了不是很明顯的提高,其中有一類題目,其實嚴格說,作者在出題時的確需要截取全文中的一段,因為是一段所以多少會背離整個文章的主旨大意。就讓片段閱讀難上加難。比如大家對于這樣一道題應該不陌生:
從根本上講,在相對自由的勞動力市場上,勞動力的流向體現(xiàn)了市場的價值取向。如果僅從表象看,無論是外賣送餐騎手的巨量增長還是工業(yè)生產廠家的用工荒,都是勞動力市場流動和選擇的結果,因而其現(xiàn)象本身并無對錯之別。巨量增長和用工荒, 只要不是強迫選擇的結果,只要不是刻意壓制的結果,那么這就是一個正常的市場現(xiàn)象。那些年輕人寧愿送外賣也不去工廠式的思維,其實還是有一個獨立于市場之外的價值取向和標準,認為去工廠高于、優(yōu)于當騎手,認為順著無形之手指引的就業(yè)選擇總是那么不令人踏實。
上述文字意在說明:( )
A. 獨立于市場之外的價值取向和標準并不科學
B. 送餐騎手數(shù)量的增長與工廠的用工荒無關
C. 勞動力市場流動和選擇其實沒有對錯之別
D. 應理性看待年輕人寧愿送外賣的工作選擇
解析:這篇文章來自光明日報:《不必驚詫于年輕人“寧愿送外賣”》 原文一共七個段落,上面這一段截自第二段。學生特別疑問在于,只有第二行和最后一句提到了送外賣,為什么這道題的答案選擇D呢,這道題學生的錯誤率比較高。其實我們無法追究作者的責任,斷章取義之類,因為所有的考試截取的這樣的一段文字都多多少少不能還原原文。我們必須通過字里行間去猜作者的想法。第一句話告訴我們勞動力的流向體現(xiàn)了市場的價值取向。第二句話說明外賣送餐騎手的巨量增長和工廠里的用工荒,現(xiàn)象本身沒有對錯。最后一句話其實點名了作者的觀點,年輕人選擇去當騎手,不去工廠就是市場選擇的結果,不要用其他標準去衡量,對于這件事我們也不用覺得大驚小怪。A選項,在原文最后一句話,最后一句話想說的是年輕人選擇送外賣這個事不用驚訝,也不要刻意強制去改變。排除。B選項,其實從原文整體看,B選項的表述是正確的,但不是重點想表達的內容。C選項對應前文,也不是重點部分的內容。D選項就是作者想表達的送外賣就是市場化的結果,不要覺得是導致工廠用工荒的原因。因此答案選擇D。
女孩的心思不好猜,但你發(fā)現(xiàn),作者的心思有時更難猜。這種題目我們不能絕對化的認為越往后越重要。還是分析每一句話,句與句之間的關系,由此去分析作者的感情傾向。不要取巧,更不要妄想不分析只從個別詞句找到答案。同學們,公考之路漫漫其修遠兮,還是努力去求索吧。
行測言語理解:并列文段中的“歸納共性”與“內容加和”
在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這一部分的備考中,有的同學反映,在做并列文段的時候,往往翻來覆去讀了好幾遍原文,依然沒有抓住文段的重點。其實,只要掌握了正確的解題方法,并列文段的主旨就很好把握了。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出現(xiàn)哪些提示信息說明這道題要考察并列文段,分別包括:同時、此外、一方面……另一方面、分號、并列句式等等。其次,需要大家記?。喝绻⒘刑崾拘畔⑶昂髢热葳呄蛞恢?,那么文段的主旨需要“歸納共性”;如果前后趨向相反,那么文段的主旨需要進行“內容加和”。我們來看兩道例題:
【例1】研究表明:把在電動跑步機上45分鐘的鍛煉改為到附近公園慢跑,可以減少將近1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機甩十衣服,而是讓其自然晾十,這可以減少2.3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午餐休息時間和下班后關閉電腦及顯示器,可以將這些電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三分之一;改用節(jié)水型沐浴噴頭,不僅可以節(jié)水,還可以使熱水沐浴所導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一半。
作者通過這段文字最可能想表達的意思是:( )
A.自然的生活方式能夠節(jié)能 B.節(jié)能意識十分重要
C.普通民眾可以對節(jié)能做出貢獻 D.節(jié)能必須從一點一滴做起
【解析】D。整個文段由四個并列的分句構成,每個分句都列舉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都可以適當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四個并列分句趨向相同應找共性,可知文段重點表達的就是生活小事可以節(jié)能。選項A強調自然的生活方式可以節(jié)能,只能概括到前兩個分句的特點,不全面排除。選項B強調節(jié)能意識的重要性,而文段列舉的是節(jié)能行動的作用,脫離主旨,排除。選項C強調“普通民眾”這類節(jié)能主體,而文段并未突出不同群體對節(jié)能的作用,與文段側重不符,排除。選項D與文段強調的點滴小事可以節(jié)能的觀點吻合。故答案選D。
【例2】20世紀是科學家大展宏圖的世紀。只要我們稍微想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人類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科學家的參與:從曼哈頓工程到阿波羅計劃,從核能發(fā)電到信息高速公路等等,無不與科學家的參與有關,所有這些都使我們對科學家充滿了敬慕之情。同時,我們也都清楚地知道:從二戰(zhàn)后期的原子彈事件到兩伊戰(zhàn)爭,從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對南斯拉夫的野蠻轟炸到克隆羊的誕生,從溫室效應到全球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無不涉及科學家的研究成果。
對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準確的是:( )
A.科學家的不少研究成果是一把雙刃劍 B.告誡人們科學研究成果可能帶來災難
C.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D.強調人類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科學家
【解析】A。“同時”前描述了科學家的科研成果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好處;“同時”后列舉了科學家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前后趨向相反應進行內容加和。A選項“雙刃劍”是對兩方面內容的總結,可選;B選項僅提到負面影響,D選項僅提到正面影響,均為片面化表述,排除;C選項“改變”過于籠統(tǒng),排除,所以答案為A。
如何提升片段閱讀做題速度
《論語》有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睂W習考試也是這個道理,做題目首先得熟悉掌握解題方法。片段閱讀類型的題目主要考查同學們的歸納概括能力、理解作者目的、意圖、觀點以及細節(jié)查找與判斷等能力,也就是對文章的片段內容進行理解分析。所以,把握作者的寫作思路就變得尤為重要,到底該如何尋找作者的寫作思路,如何辨析選項呢?在此給大家給出好辦法。
【例題】:很多企業(yè)將客服中心視為成本部門,實際上客服體系不僅不是企業(yè)的成本“包袱”,還是企業(yè)的寶貴資產。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從賣產品轉戰(zhàn)到賣服務、賣口碑。對客服的滿意度直接影響著用戶的產品購買率。因此,只有不忽視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的用戶體驗,企業(yè)發(fā)展才會有好的前景。另一方面,客服能了解用戶的真實需求,掌握其痛點和堵點,這些信息都是企業(yè)進行產品升級創(chuàng)新、市場戰(zhàn)略調整的重要參照物。善用客服,才能催生出新的增量市場,促使客服體系由成本屬性向利潤屬性轉變。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A.成本支出與利潤生成之間存在轉化關系 B.用好客服對企業(yè)未來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C.激烈的市場競爭迫使企業(yè)不斷更新觀念 D.產品購買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客服質量
【解析】B。題目要求找這段文字的強調內容,即找主旨觀點。做題前當然得分析整段文字主要說明了什么,首先第一句話主要說明客服體系是企業(yè)的寶貴資產,第二句主要在介紹企業(yè)重視服務的現(xiàn)狀,第三句在說客服滿意度對產品購買的直接影響,第四句得出用戶體驗對企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性的結論,第五句跟第六句都在說明同一觀點(這個過程就是分析句意)。剛才在理解句意的同時,可以發(fā)現(xiàn)“因此”這一表示因果關系的詞語,這一詞語引出的內容是作者的觀點——用戶體驗對企業(yè)很重要。加上第一句話也說明了這個觀點,可以對整段文字進行分層,劃分為第一句、第二三句、第四五六句,為總分總的結構。所以這段文字的觀點就是:用戶體驗或客服對企業(yè)很重要。其實,可以通過關鍵詞、關鍵句得出作者觀點,即文字的主旨。當然,這也是建立在對文字句意分析清楚的基礎上。
再來看選項,A主要說的是成本與利潤的轉化關系,在最后一句,這是用戶體驗帶來的作用,不是文字的主要論述對象,排除;B主要說明用好客服對企業(yè)很重要,跟文字的觀點一樣,保留。C說明市場競爭與企業(yè)更新觀念的關系,第二句的內容,屬于分述內容,不是主旨,排除;D說明客服質量對產品購買率的促進作用,第三句的內容,屬于分述內容。綜合來看,選擇B最恰當。
另外,提升片段閱讀的做題速度,還需要在平時做題目時運用方法,多進行常規(guī)化訓練。在做片段閱讀類型的題目時,找出作者的寫作思路不僅有利于找到主旨觀點,還有利于分析出作者接下來最可能講什么,以及找適合文字的標題等等,這些題目都是片段閱讀題目中??嫉念}型。最后,提升片段閱讀的做題速度,需要熟悉作者的寫作思路,記住“尊重作者觀點”。
把握感情色彩巧解邏輯填空題
行測考試大綱中言語理解與表達主要測查報考者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思考和交流、迅速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內涵的能力,包括準確、得體地遣詞用字等。其中,要求準確、得體的遣詞用字指的就是邏輯填空題。一般而言需要理解設空處提示信息并辨析選項是否合適空需便可解題。設空提示信息的尋找較為容易,但選項辨析角度不全面則易錯選。辨析中感情色彩這一辨析角度常常被忽略,而在部分題目中感情色彩卻是解題的關鍵所在。如何把握題目中的感情色彩幫助我們解題呢?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
【例題1】
一名職業(yè)律師在為當事人做無罪辯護過程中,親自偽造證據(jù)、________當事人偽造證據(jù),并________當事人在法庭上做虛假供述,擾亂刑事訴訟活動的正常進行。其行為已構成辯護人偽造證據(jù)、妨害作證等。
A.鼓勵 鼓噪 B.慫恿 指使 C.阻礙 指導 D.激勵 鼓動
【答案】B。本道題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題干含有“偽造證據(jù)”、“虛假供述”、“擾亂刑事訴訟活動”、“妨害作證”等負面詞匯,說明此本道題感情色彩屬于貶義,那么我們應該選擇貶義詞填入設空處,其中,“鼓勵”、“激勵”均為褒義詞;“指導”為中性詞,A、C、D三項與空需的感情色彩不一致,排除;而B項中的“慫恿”和“指使”均為貶義詞,填入文段恰當。綜上所述,故正確答案為B。
【例題2】
在《娛樂至死》一書中,美國學者尼爾·波茲曼全面剖析和_______了電視傳媒所主導的文化。他指出,在電視劇行業(yè)_______的時代,電視劇改變了公眾話語的意義和內容;許多公眾話題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xiàn),即使是嚴肅的歷史,也難免會遭受娛樂化的解構。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海?nbsp; )
A.詮釋 獨占鰲頭 B.解讀 風起云涌 C.批判 蒸蒸日上 D.審視 勢如破竹
【答案】C。分析題干可知,電視劇行業(yè)發(fā)展迅速,嚴肅的歷史遭受了娛樂化的結構,美國學者尼爾·波茲曼對電視傳媒所主導的娛樂化持批判態(tài)度。對比四個選項,A、B、D三項中的空一所給詞匯都是中性詞,不能體現(xiàn)作者這一態(tài)度,只有C選項“批判”一詞帶有貶義色彩,并且C項中“蒸蒸日上”一詞代入題干,指出電視劇行業(yè)的迅猛發(fā)展也是恰當?shù)摹R虼?,本題選C。
在上述題目中,通過把握題干的感情色彩可快速知曉答案,希望大家做題時不妨多加關注,以便高效備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