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web/img/banner_ad_1.jpg)
行測梳理-言語理解(三)
行測言語題小技巧:問“可能”——找“可能”即可
學過申論的小伙伴都知道,做申論題目一般遵循問什么,找什么的原則。當然,行測解題同樣遵循問什么、找什么的原則。要求選擇正確的,選項選擇正確的即可;而要求選擇錯誤的,將錯誤的找到即是正確答案。不過,在這些問法里面,有一種是比較特殊的。這種問法不是直接問正確或錯誤的,而是問可能正確的是哪一個。有如此問法的題目不多,但是只要我們懂得它的意思,就能快速解決這類題目。可能為真,顧名思義,就是只要滿足題目要求的任何一種可能均可視為正確答案,所以這種題目一般都會采取假設(shè)法解題。請看例題:
例1:學校在為失學兒童義捐活動中收到兩筆沒有署名的捐款,經(jīng)過多方查找,可以斷定是周、吳、鄭、王中的某兩個捐的。經(jīng)詢問:
周說:“不是我捐的”
吳說:“是王捐的”
鄭說:“是吳捐的”
王說:“我肯定沒有捐”
最后經(jīng)過詳細調(diào)查證實四個人中有兩個人說的是真話;根據(jù)已知條件,請你判斷下列哪些可能為真?( )
A.是吳和王捐的 B.是周和王捐的 C.是鄭和王捐的 D.是鄭和吳捐的
【答案】C。解析:翻譯題干可得:周:非周;吳:是王;鄭:是吳;王:非王。因為吳和王說的話屬于矛盾,即一真一假。又根據(jù)四個人的話是兩真兩假,則周和鄭的話也是一真一假。假設(shè)周說真話,鄭說假話可得:捐贈者不是周和吳,則捐贈的兩人只能是鄭和王。故本題選C。
例2:一起盜竊案發(fā)生,經(jīng)調(diào)查共有二人合伙作案。警察逮捕了甲、乙、丙、丁四名嫌疑人,罪犯必是其中二人。經(jīng)詢問,甲說:“丁是罪犯?!币艺f:“甲是罪犯?!北f:“我不是罪犯?!倍≌f:“我也不是罪犯?!?/span>
經(jīng)調(diào)查,四人中二人說了謊話,二人說了真話。則下列哪項可能為真?( )
A.甲、丁二人合伙作案 B.丙、丁二人合伙作案
C.甲、丙二人合伙作案 D.甲、乙二人合伙作案
【答案】C。解析:翻譯題干可得:甲:是丁;乙:是甲;丙:非丙;丁:非丁。因為甲和丁說的話屬于矛盾,即一真一假。又根據(jù)四個人的話是兩真兩假,則乙和丙的話也是一真一假。假設(shè)乙說真話,丙說假話可得:合伙作案的人是甲和丙。故本題選C。
這種題目的典型特征就是問的是可能滿足的情況,所以我們只需找到題干存在的矛盾并繞開矛盾,假設(shè)其余兩句話一真一假。當?shù)谝淮渭僭O(shè)沒有出現(xiàn)正確選項時,將剛才的假設(shè)反過來即能得到答案。
行測選詞填空——提示信息要抓“對”,也要抓“全”
今天要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覺得選詞填空這種題型的考點是什么呢?是考查大家的什么能力呢?有些同學可能會說“當然考的是詞語積累啊”選詞選詞嘛。沒錯兒,選詞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考查大家對詞語的積累、辨析能力,但可不是只考這一方面。詞語是我們一道題目的選項部分,而另一部分則是題干本身,所以對于文段本身的理解,對于空缺意思的判斷是否準確也是對我們能力的考查。那我們該如何正確判斷空缺的意思呢?
大家要知道,出題人不是讓我們憑空猜測空缺意思的,一般出題人會通過空缺前后的信息來提示我們,所以找到提示信息是作對題目的第一步。但是要做對題目,還要看大家是否能把提示信息找對,找全。像一些明顯的提示信息一般大家都能找到,但像一些稍微隱含的大家就經(jīng)常忽略,而導致提示信息概括不全面,選的詞語有所偏差。所以把提示信息“找準找全”是我們分析題干的目標。下面咱們就通過一道題目來加深大家印象:
【例題】中國繪畫是以莊子哲學為精神宗旨的,其最高境界是在人與對象的雙重自然狀態(tài)下實現(xiàn)物我渾融。《莊子·田子方》載,宋元君招試畫師,應(yīng)試者皆___________,唯有一后到者,“解衣盤礴贏”,任性自然地投身于畫作。宋元君稱此人為“真畫者”。所謂“真畫者”,指的是。這是莊子為后世中國畫家塑造的模范。
A.循規(guī)蹈矩 B.墨守成規(guī) C.按部就班 D.循規(guī)拘禮
【解析】答案:D。空缺處形容的是應(yīng)試者的特點,通過“皆”、“唯有”可知,應(yīng)試者的特點應(yīng)與“后到者”的狀態(tài)相反相對。接下來需要找到描寫該后到者的信息。一般大家都能找到宋元君對該人的評價,也就是“突破規(guī)范束縛而進入自由率真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的畫家”,由此選擇答案A或B,但其實大家還忽略了一句話?!敖庖卤P礴贏,任性自然地投身于畫作?!边@句話緊跟在“后到者”之后,也是對該后到者特點的表述,“解衣盤礴贏”意思是:脫下衣服,兩腳張開而坐。體現(xiàn)的是該后到者不拘禮節(jié)。再加上“真畫者”強調(diào)的是突破規(guī)范束縛,因此所填意思應(yīng)“表示拘于禮節(jié)且遵守規(guī)范”。
A項“循規(guī)蹈矩”指遵守規(guī)矩,不敢違稍有變動,B項“墨守成規(guī)”指思想保守,守著老規(guī)矩不肯改變,兩項只體現(xiàn)出遵守規(guī)矩,體現(xiàn)不出拘于禮節(jié)的含義,均排除;C項“按部就班”指做事按照一定的步驟和順序,體現(xiàn)不出遵守規(guī)范、拘于禮節(jié)的含義,排除。D項“循規(guī)拘禮”指遵循規(guī)則、拘泥禮節(jié),能與題干提示信息全面呼應(yīng),當選。故正確答案為D。
通過上面題目的分析相信大家對于“抓提示信息”又有了新的認識,所以大家再去分析題干的時候切記從整個宏觀語境出發(fā),不能僅把某個詞、某個短語、句子作為選詞的依據(jù)。希望大家做題更嚴謹細心!
行測句子填空題:有時需要關(guān)注“一點點”
眾所周知,行測考試言語部分的句子填空題難度不小,如何巧妙解題呢,今天給大家講解一個小技巧:空缺句子在文段中間時,可以更多考慮“一點點”——標點符號。
【例題精講】法國作家法朗士在《樂圖之花》中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段話:“書是什么?主要的只是一連串小的印成的記號而已,它是要讀者自己添補形成色彩和情感,才好使那些記號相應(yīng)地活躍起來?!盻_______________,閱讀的過程是相對的,既有讀者嘗試理解作者的維度,也有作者請求讀者的理解這一維度。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海?nbsp; )
A.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B.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yīng)如是
C.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D.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解析】答案:B??杖本渥釉谖亩沃虚g,此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上文說到讀者要自己填補色彩和情感,哪個選項最能體現(xiàn)色彩和情感呢?無疑是C選項,此句為詩人在聽了琵琶之后的感受,最能體現(xiàn)情感。下文中說到,讀者嘗試理解作者的維度,也有作者請求讀者的理解這一互相理解的過程,能夠體現(xiàn)互相理解的,無疑是B選項,我與青山看對方是一樣的,此句最能體現(xiàn)互相理解的意思。究竟是選B還是選C呢,此時關(guān)注空缺處前后標點,我們發(fā)現(xiàn)前面為句號,后面為逗號。句號是一堵墻,逗號是一扇門,前面句號后面逗號,意味著和下文關(guān)系更緊密,故此題,B為正確答案。
另外兩個選項,A選項的意思是:不斷學習新知識,才能達到新境界。D則表達了看問題角度不同,可能看到的結(jié)果就不一樣。這兩句話都未能體現(xiàn)前后文的意思,排除。
行測言語理解:時間為軸,答案為“線”
在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當中的主旨題還是令不少人頭疼的,不知道怎么做對的,也不知道怎么做錯的,純粹的從語感出發(fā),準確率忽高忽低。怎樣才能讓主旨題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準確率呢,我們需要梳理每一種題干類型,接下來一起聊一聊順承文段。
順承文段以時間為軸,答案是事物的發(fā)展變化。
【例1】金魚實際上是一類人工馴養(yǎng)的鯽魚。大約2000年以前,中國的古人就開始養(yǎng)殖銀鯽,作為食物和觀賞魚。隨著時間的推移,基因突變和人工選擇使銀鯽魚身上出現(xiàn)了橙、紅、黃等顏色,改變了其沉悶乏味的形象,也造就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多姿多彩的金魚。17世紀的時候,金魚傳到歐洲,并于19世紀50年代傳到美國。
這段話主要介紹了:( )
A.金魚的演進 B.金魚的特點 C.金魚的用途 D.金魚的養(yǎng)殖
【解析】答案A。通讀題干,題干以時間為軸,先是介紹了兩千年以前金魚的情況,后面又介紹了顏色的改變,整體是文段介紹的就是金魚的發(fā)展變化,B選項、C選項和D選項只是題干的一部分,非重點,排除,故答案選擇A。
【例2】中央氣象臺進行天氣預報,先用計算機解出描述天氣演變的方程組,“算”出未來天氣。天氣預報員通過分析天氣圖、氣象衛(wèi)星等資料,再根據(jù)經(jīng)驗的累積,作出未來3~5天的具體天氣預報。每天上午8點,中央氣象臺聯(lián)網(wǎng)各地氣象臺,進行天氣會商,首席預報員把大家的預報意見匯總后,對未來天氣的發(fā)展變化作出預報結(jié)論。
這段文字主要介紹的是:( )
A.我國“未來天氣”預報是怎樣做出來的 B.中央氣象臺用高科技的手段觀測天氣
C.人工分析預報在天氣預報中無可替代 D.天氣預報是科學家們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
【解析】答案A。通讀題干,可以看到幾個明顯的時間詞“先”“再”“最后”,以時間為軸向我們介紹了未來的天氣是怎么得出來的,能夠凸顯這樣一層的選項只有A。B、C、D選項是文中的部分內(nèi)容非重點,故答案選擇A。
行測技巧:學會文章閱讀作答順序,幫你省時省力不省正確率
文章閱讀是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部分的重點題型。這類題型通常閱讀量較大,根據(jù)文章設(shè)置的題目較多。考生如果不掌握一定的作答順序,很容易在解題時出現(xiàn)混亂,進而導致既浪費時間又拉低正確率。因此,針對文章閱讀,要想在盡可能少時間內(nèi)做對盡可能多的題目,我們必須學會作答它的順序。一起來學習文章閱讀的作答順序吧!
文章閱讀作答順序大體分為三步,下面是文章閱讀“三步走”:
一、第一步,看問題。
在未閱讀文章之前,首先要閱讀問題。明確題干提問重點,勾畫出題干或選項中的關(guān)鍵信息,如具體段落指向、針對話題或?qū)ο蟆⒎穸ㄊ絾柗ā?/span>
1.具體段落指向,如“根據(jù)第1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中的“第1段”;
2.針對話題或?qū)ο?,如“下列選項中,屬于促進科技發(fā)展的因素的是”中的“促進科技發(fā)展的因素”;
3.否定式問法,如“根據(jù)本文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中的“不正確”。
在閱讀問題時要注意,若題目是針對全文設(shè)置的細節(jié)判斷類題目,如“根據(jù)本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則在這一步就要閱讀這道題目的4個選項并勾畫選項的重點信息,以便看文章時更有針對性的查找信息。
二、第二步,讀文章。
閱讀完問題之后,帶著關(guān)鍵信息閱讀文章。閱讀時,勾畫出與題目相關(guān)的關(guān)鍵詞、句或段落。
在閱讀文章時要注意,若5道題目中有針對全文的主旨類題目或添加標題類題目,如“這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是”“最適合做文章標題的是”,則在這一步要邊讀文章邊理解概括段落大意,進而整體把握文章意思。
三、第三步,做題目。
將選項帶入原文,與原文進行比對,進而判斷選項的正誤。
除了掌握整體上的作答順序之外,還要懂得靈活運用:
1.有些題目可以優(yōu)先作答,不必全篇讀完后才作答題目??蓛?yōu)先作答的題目通常有具體指向某段的題目,如“根據(jù)第1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第2段的主旨是”;單空、同在某段的多空選詞填空題;選項4個位置在同一段的句段歸位題;公文常識題;等等。
2.剩下的綜合全文且無明確指向性的個別題目后做,在考場上根據(jù)作答時間也可適當舍棄,切不可糾結(jié),浪費時間。
當然,學會這些方法之后,我們也要加強練習。畢竟,庖丁解牛,熟能生巧。最后,祝愿大家早日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