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web/img/banner_ad_1.jpg)
公共基礎知識中的文史常識部分占比相對偏大,學習難度不大,但是考點涵蓋十分廣泛,現(xiàn)就一個文學常識中的常見知識點——晚唐四杰,分享給大家,以便幫助大家備考。
唐玄宗后期出現(xiàn)的安史之亂(755年12月16日—763年2月17日)[1],使唐王朝逐漸沒落。在中晚唐時代,皇帝在經濟、政治、軍事上已無實權,致使藩鎮(zhèn)割據局面形成。最后,各方紛紛脫離唐王朝的統(tǒng)治而成為各自獨立的政權。從875年后,唐朝進入了晚唐時代,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后梁建立。晚唐時代結束。而晚唐四杰指的是晚唐時期在詩歌和散文方面最具影響的杜牧、李商隱、韓愈、柳宗元。
1. 杜牧
杜牧(803~852)字牧之,乃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進士,授宏文館校書郎。后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jié)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晚唐杰出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著稱。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后世傳誦。注重軍事,寫下了不少軍事論文,還曾注釋《孫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為其外甥裴延翰所編,其中詩四卷。又有宋人補編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別集》各一卷?!度圃姟肥斩拍猎姲司硗硖圃姸嗳崦?,牧之以峻峭矯之。七絕龍有逸韻遠神,晚唐諸家讓渠獨步。
2. 李商隱
李商隱(813~858) 字義山,于唐文宗開成三年(公元847年)進士及第。曾任弘農尉、佐幕府、東川節(jié)度使判官等職。早期,李商隱因文才而深得牛黨要員令狐楚的賞識,后因李黨的王茂元愛其才而將女兒嫁給他,他因此而遭到牛黨的排斥。此后,李商隱便在牛李兩黨爭斗的夾縫中求生存,輾轉于各藩鎮(zhèn)幕僚當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終身。晚唐唐詩在前輩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大不如前的趨勢,而李商隱卻又將唐詩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詩人,杜牧與他齊名。兩人并稱“小李杜”,有《李義山詩集》。
3. 韓愈
韓愈(768~824) 字退之,唐河內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25歲中進士,29歲開始登上仕途,卻在功名與仕途上屢受挫折。貞元十九年(803)被貶為陽山(今廣東陽山縣)縣令。轉年八月,又“量移”為江陵府法曹參軍。赴任途中,自郴至衡,與衡州刺史鄒儒立會于石鼓山合江亭,留題古詩二十韻?!额}合江亭寄刺史鄒君》全詩凡二百言,一韻到底,一氣呵成,音調鏗鏘,氣勢磅礴,為自唐以來題詠石鼓千古傳誦、膾炙人口之杰作,亦為后世文人學士所推崇,步其韻而歌者不乏其人。尤其是“瞰臨渺空闊,綠凈不可唾”兩句,已成為后世人們廣為傳誦的名句。明萬歷中(1587~1598),與李寬、李士真、周敦頤、朱熹、張栻、黃干同祀石鼓書院七賢祠,世稱石鼓七賢。
4.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世稱“柳河東”,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漢族,祖籍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并稱為“韓柳”。與劉禹錫并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并稱“王孟韋柳”。與唐代的韓愈、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 并稱 “唐宋八大家” ,有作品《柳河東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