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web/img/banner_ad_1.jpg)
事業(yè)單位公共基礎知識——科技知識:2020年中國十大科技成果
2020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這一年里,我國科技取得的成績讓全世界側目。今天我們就來簡單回顧2020年中國十大科技成果。
一、知識介紹
1.嫦娥五號
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著陸,任務獲得圓滿成功。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復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tǒng)工程,創(chuàng)造了五項中國首次,一是在地外天體的采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三是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四是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tǒng)。此次任務的成功實施,是我國航天事業(yè)發(fā)展中里程碑式的新跨越,標志著我國具備了地月往返能力,實現(xiàn)了"繞、落、回”三步走規(guī)劃完美收官,為我國未來月球與行星探測奠定了堅實基礎。
2.九章量子計算機
2020年12月4日,中國成為全世界第二個擁有量子計算機的國家,該量子計算機的名字為九章,并且比美國谷歌的懸鈴木要快100億倍。中國成為全世界第二個擁有量子計算機的國家,該量子計算機的名字為九章,并且比美國谷歌的懸鈴木要快100億倍。
3.新一代“人造太陽”
2020 年 12 月 4 日,中國環(huán)流器二號 M 裝置(HL-2M)在成都正式建成,并實現(xiàn)了首次放電。HL-2M 是中國目前規(guī)模最大、參數(shù)最高的先進托卡馬克裝置。它的建成,標志著中國掌握了大型先進托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和運行技術,為中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和建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由于核聚變原理和太陽發(fā)光發(fā)熱原理相似,因此像 HL-2M 這樣的托卡馬克裝置,被稱之為“人造太陽”。
托卡馬克是俄語“磁線圈環(huán)形真空室”的縮寫,最早由蘇聯(lián)科學家在 20 世紀 50 年代提出。本質(zhì)上,托卡馬克是一個由封閉磁場組成的"容器”,形狀就像一個放倒的輪胎。它被發(fā)明出來,是為了容納溫度極高的核聚變反應。
4.華龍一號
2020年11月27日,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并網(wǎng)成功。2021年1月30日,全球第一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中核集團福建福清核電5號機組投入商業(yè)運行。華龍一號全球首堆并網(wǎng)成功,我國打破國外核電技術壟斷,是中國核電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是中國核電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重大標志性成果。
5.“奮斗者”號
2020年6月19日,中國萬米載人潛水器正式命名為奮斗者號。2020年11月10日8時12分,奮斗者號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2021年3月16日,“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在三亞正式交付 。
6.中國“天眼”
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坐落在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大窩凼洼地,探尋百億光年之外的射電信號。自2020年1月對國內(nèi)開放運行以來,借助全新的設計思路、得天獨厚的位置以及突破了天文望遠鏡百米工程的極限,“中國天眼”迄今已發(fā)現(xiàn)300余顆脈沖星,并在快速射電暴等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2021年起面向全世界開放,“中國天眼”將成為“世界巨眼”。該裝置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它的觀測能力是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的10倍,是美國阿雷西博300米望遠鏡的2.25倍。
7.北斗三號
北斗三號全球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由24顆中圓地球軌道衛(wèi)星、3顆地球靜止軌道衛(wèi)星和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wèi)星,共30顆衛(wèi)星組成。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號最后一顆全球組網(wǎng)衛(wèi)星在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點火升空,北斗三號全球系統(tǒng)核心星座部署完成,打破了美國定位系統(tǒng)GPS的壟斷。北斗三號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提供兩種服務方式,即開放服務和授權服務。開放服務是在服務區(qū)中免費提供定位、測速和授時服務,定位精度為10米,授時精度為50納秒,測速精度0.2米/秒。授權服務是向授權用戶提供更安全的定位、測速、授時和通信服務以及系統(tǒng)完好性信息。
8.南昌艦
南昌艦是中國噸位最大的驅逐艦,首艘萬噸級驅逐艦,于2020年1月12日,南昌艦正式入列服役。
南昌艦是中國自主研制的055型驅逐艦首艦。055型驅逐艦首艦被命名為南昌號,舷號101,體現(xiàn)中國海軍的重視。在中國艦艇序列中,舷號101有特殊意義,其曾是新中國海軍驅逐艦部隊的首艦、旗艦--鞍山號驅逐艦的舷號。跨越半個世紀后,055型驅逐艦首艦重新啟用101舷號,并用革命圣地南昌命名,表明該艦是中國海軍所有驅逐艦中的“領艦”。
9.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海上首飛成功
2020年7月26日,中國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山東青島團島海域成功實現(xiàn)海上首飛?!蚌H龍”AG600是我國研制的可用于森林滅火和水上救援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具有速度快、機動性好、搜索范圍廣、搜索效率高、安全性好、裝載量大等特點?!蚌H龍”AG600與我國運—20大型運輸機、C919大型噴氣式客機一起,被稱為中國大飛機“三劍客”。
10.長征八號運載火箭首飛試驗成功
2020年12月22日,我國自主研制的新型中型運載火箭長征八號首次飛行試驗,在中國文昌航天發(fā)射場順利實施,火箭飛行正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充分繼承長征五號、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技術成果,采用無毒無污染推進劑。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填補了我國太陽同步軌道3噸至4.5噸運載能力空白,對加速推進運載火箭升級換代具有重要意義,將與長征五號、長征六號、長征七號等無毒無污染運載火箭,構成運載能力大、中、小布局合理的新一代運載火箭型譜。
二、考查形式
本知識點為記憶型考點,需要考生著重掌握注意日常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