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yè)單位公共基礎知識之法律知識:關于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態(tài)該如何學習
中公事業(yè)單位招聘網(wǎng)為大家提供公共基礎知識題庫,法律知識,法律常識大全等精彩內容。今日為大家?guī)?a target="_blank" style="padding: 0px; margin: 0px; color: rgb(51, 51, 51); text-decoration-line: none; cursor: pointer;">事業(yè)單位公共基礎知識之法律知識:關于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態(tài)該如何學習。事業(yè)單位考試題庫還包含:法律知識、政治知識,祝各位考生考試順利。
在事業(yè)單位考試中,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態(tài)是一個高頻考點,而由于該知識點的復雜性,又常常讓備考的同學們感到頭疼。那么,在事業(yè)單位考試備考中,關于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態(tài)該我們該如何學習呢?
一、明確考察的形式
在事業(yè)單位考試中,針對“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態(tài)”的考察形式主要有兩種:
(一)案例考察(最主要的考察形式);
(二)識記性考察(考察頻率較低,多考察三者的處罰后果)。
【例題展示】甲深夜?jié)撊霟o人在家的李某家行竊,正準備將盜竊財物往外搬時,聽到了開門的聲音,以為主人回來了,于是從窗戶匆忙逃離,甲的這種行為屬于:
A.犯罪預備
B.犯罪表示
C.犯罪未遂
D.犯罪中止
【答案】C。解析:根據(jù)我國《刑法》第二十二條,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根據(jù)第二十三條,已經(jīng)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根據(jù)第二十四條,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fā)生的,是犯罪中止。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凹咨钜?jié)撊霟o人在家的李某家行竊,正準備將盜竊財物往外搬時”表明甲已經(jīng)著手實施犯罪,“聽到了開門的聲音,以為主人回來了,于是從窗戶匆忙逃離”表明由于甲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甲構成犯罪未遂。故本題答案為C。
二、熟悉概念、掌握特征、精準答題
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態(tài)分別為犯罪預備、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三者往往讓同學們在做案例考察類題目時感到難以區(qū)分。在事業(yè)單位備考中,我們可以從其概念中抽象出其特征,通過對特征的掌握以及運用,來幫助我們精準答題。
(一)三者的概念
①犯罪預備: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導致未能著手實施犯罪。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②犯罪未遂:已經(jīng)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③犯罪中止: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fā)生。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二)掌握三者的特征
通過上述表格,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只有中止的停止原因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內的原因。犯罪預備和犯罪未遂的停止原因都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它們二者的區(qū)別在于階段不同:犯罪預備發(fā)生在“著手前“的階段,也就是預備階段,犯罪未遂發(fā)生在“著手后”階段。
(三)運用特征,精準答題
掌握了三者的特征,我們在答題時,便可以運用特征幫助我們進行精準答題,主要答題思路如下:
上述答題思路具體運用到答題中,可以如下題:
【例題展示】甲潛入某單位意欲撬鎖,但撬了好久仍未打開儲立柜,甲只得放棄盜竊,關于甲的犯罪形態(tài),下列那一選項正確?
A.犯罪預備
B.犯罪既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未遂
【答案】D。解析:第一步,看是否既遂:“甲只得放棄盜竊”表明甲犯罪未得逞,即尚未既遂,排除B選項。第二步,看停止原因:甲放棄盜竊的原因是“撬了好久仍未打開儲立柜”,屬于甲意志以外的原因,排除C選項。第三步,看階段:犯罪預備和犯罪未遂的區(qū)別在于階段,“甲潛入某單位意欲撬鎖,但撬了好久仍未打開儲立柜”表明甲已經(jīng)著手。結合“已著手”、“意志外原因”可知本題答案為D。
綜上所述,可以發(fā)現(xiàn)在事業(yè)單位考試備考中,關于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態(tài)的學習,我們一定要學會運用合適的方法去理解知識的內涵,掌握知識后進行對比學習,從而掌握其特征,在做案例類題目時要學會精準分析題干,并運用相關知識及其特征做到正確答題。
以上是公共基礎知識題庫,法律知識,法律常識大全的部分備考內容,公共基礎知識欄目還為大家提供法律知識、政治知識等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