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web/img/banner_ad_1.jpg)
行測言語理解答題技巧
主旨觀點題選原因還是選結果
主旨觀點題,是行測考試中的重點,也是拿分點。而其中有因果詞的文段我們會經(jīng)常碰到,但在有因果詞的題干中,很多同學會疑惑:原因和結果到底誰更重要,我到底該選原因還是結果。針對這個問題,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其實一個題到底是原因重要還是結果重要是很容易分辨出來的,我們只需要分析這個題的結果就能知道到底是選原因還是選結果。因果類題目,結果可以分成兩種,第一,結果是觀點。第二,結果是事實。如果結果是觀點,那么結果更重要,選結果。如果結果是一個事實,那么原因重要,選擇原因?,F(xiàn)在通過例題來看看怎么做。
例1,結果是觀點。
中國正處在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時期,出現(xiàn)了許多新興產(chǎn)業(yè),但是這些新興產(chǎn)業(yè)人才匱乏,導致我國人才結構不平衡,成為實現(xiàn)經(jīng)濟增長方式轉變的瓶頸。與此同時,由于新興產(chǎn)業(yè)新增了許多就業(yè)崗位,各地政府應該采取各種方法,調動各種資源,引進新興產(chǎn)業(yè)高端人才,并積極倡導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學習新興學科知識。所以,新興領域的人才培養(yǎng)應該成為越來越多的人升學深造的首選,并將成為高等教育未來發(fā)展趨勢。
對這段話的主旨歸納準確的是:
A.新興產(chǎn)業(yè)的興起,增加了就業(yè)機會
B.發(fā)展新興學科教育,提升人才資本
C.辦好新興產(chǎn)業(yè),加快經(jīng)濟轉型
D.要引導越來越多的人接受新興學科教育
答案:B【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我國出現(xiàn)許多新興產(chǎn)業(yè),接著通過轉折關聯(lián)詞“但是”提出問題,即新興產(chǎn)業(yè)人才匱乏阻礙了經(jīng)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后文通過“與此同時”表并列,指出政府應引導人們選擇學習新興學科知識,尾句由“所以”總結前文,得出結論,指出新興領域的人才培養(yǎng)應該成為升學深造的首選,并成為高等教育的培養(yǎng)趨勢。文段最后結果是一個對策,表達了作者的觀點,故文段重點強調這個結論,應發(fā)展對新興領域人才的教育培養(yǎng),對應B項。 A項、D項,均為結論前體現(xiàn)的原因的一部分,非重點,排除。C項,“新興產(chǎn)業(yè)”并非文段重點,文段重點強調“新興學科教育”,排除。故正確答案B。
例2,結果是事實。
莫高窟是古代先民聰明智慧的結晶。莫高窟選址在戈壁荒漠的綠洲之中,體現(xiàn)了佛教與世俗隔離、與自然融合的思想。洞窟依山面水,河水滋潤著莫高窟周圍的綠樹,形成了獨特的清幽風光。莫高窟呈蜂窩狀排列的洞窟最高處不超過40米。冬季,從西邊刮來的風沙經(jīng)窟頂而過,吹不到洞窟;夏季,對面的三危山又成了天然屏障,使東邊刮來的風沙無法威脅到洞窟。這樣,莫高窟便成了干燥區(qū)域里一個最安全的地帶。正因如此,莫高窟雖經(jīng)千年,仍完好保存了11個朝代的492個洞窟及大量的壁畫和雕塑,為世界留下了珍貴的文化藝術遺產(chǎn)。
這段文字主要說明了:
A.莫高窟設計建造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B.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價值
C.莫高窟及其中壁畫完好保存的原因
D.莫高窟的自然環(huán)境和獨特清幽的風光
答案:C【解析】文段為因果結構。作者首先引入話題莫高窟,點出了莫高窟的選址。接著開始說明莫高窟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依山面水,冬季不受風吹,夏季又有自然屏障,十分安全。最后,由“正因如此”對全文進行總結,強調莫高窟內的文物保存完好,影響深遠。文段的結果是莫高窟雖經(jīng)千年,卻完好保存至今,這個結論是一個事實,那么文段重點強調的是原因,選擇原因,由此得知C項表述與重點一致,保留。A、D兩項為結果句前的次要信息,排除。B項,“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價值”僅為莫高窟保存完好后帶來的影響,非文段重點,排除。故正確答案為C。
主旨觀點題中如果結果是觀點,那么結果更重要,選結果。如果結果是一個事實,那么原因重要,選擇原因。通過兩個例題分析,你學會怎么去選原因還是結果了嗎?
轉折文段的重點一定在轉折之后嗎
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當中的主旨題一直是國考行測考試中的重點,每年考試均有涉及并且題量較大。所謂主旨題,就是讓我們去找文章的主要觀點、主要內容或者作者想表達的意圖和目的。解決這類題目,就要捋清文段行文脈絡,看作者重點想表達的觀點放在文段的哪一句話或者哪幾句話上。這樣看來,分析文段的行文脈絡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歷年考試中,有一種行文脈絡頻繁出現(xiàn),那就是轉折文段。大家普遍都認為轉折文段的重點在轉折之后,確實有很多題目是這種情況,但是轉折文段的重點一定在轉折之后嗎?接下來,我們就帶大家一起走進轉折文段,通過兩道題目看一下轉折文段的重點還可以在哪里。
【例題1】西方語言的書寫形式是字母文字,這種文字既不表形也不表意,而僅僅表音,這種純粹記錄語言的字母文字頻繁的刺激人們的大腦,逐漸形成了西方人長于語言思維的特點,而漢語書寫符號是方塊漢字,它不僅表音,還表形,表意,這種音、形、意互相聯(lián)系的文字,使中國人長于形象思維。
對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準確的是( )
A、中西方文字的書寫形式,各有優(yōu)勢
B、語言和思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C、中西方的思維模式有著本質的不同
D、不同書寫形式的文字對思維有不同影響
答案:D【解析】文段前半部分指出西方語言的書寫形式促成了西方人長于語言思維的特點,中間通過“而”做了轉折,后文接著講述了漢語書寫符號使中國人長于形象思維。綜合可知,文段重點講述的是不同書寫形式的文字會形成不同的思維。A項中只提到書寫形式,沒有說到對思維的影響。B項強調的是“語言”,文段強調的是“書寫形式”,所以可以排除B項,而C項只提及思維模式,D說法正確。故正確選項為D。
通過這道題目我們可以看出來,這個文段就是西方語言書寫形式對思維的影響和漢語書寫符號對思維的影響前后做了一個對比。文段雖有轉折,但是需要概括全文去得出正確答案。所以轉折文段的重點并不都在轉折之后,有時候需要綜合前后文去得到中心主旨。我們繼續(xù)來看一道題。
【例題2】去年年底以來,專車服務迅速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的“專車”,選擇更加多樣化、體驗明顯改善:預約時間、上門接送、乘坐舒適、多種車型和價位……方便、舒適的專車服務,成為緩解城市居民出行難的“及時雨”。但是,也有消費者提出擔憂,最多集中在安全方面。專車上并未安裝GPS定位系統(tǒng),也沒有強制的保險和車輛安全性能檢測,出現(xiàn)糾紛后會出現(xiàn)“求助無門”的現(xiàn)象。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A . 專車服務模式的創(chuàng)新
B . 相關部門監(jiān)管的缺失
C . 專車市場的機遇與挑戰(zhàn)
D . 專車市場的發(fā)展瓶頸
答案:C【解析】文段前半部分介紹了專車的優(yōu)勢所在,也就是其發(fā)展機遇,而后半部分指出了消費者對安全方面的擔憂,也就是其發(fā)展面臨的挑戰(zhàn)。因此文段的意在強調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個是機遇,一個是挑戰(zhàn)。A 項只涉及了文段前半部分,僅轉折前內容,沒有提到“挑戰(zhàn)”。B項主體與文段不一致,沒有提到“專車市場”。C項是包含文段轉折前后且表述正確的一個全面的選項,當選。D項只涉及了文段后半部分,且“瓶頸”意為阻礙發(fā)展的因素,此處用“挑戰(zhàn)”更為恰當。故正確答案為C。
第二題也很清楚的展示了,轉折文段重點不一定在轉折之后。機遇與挑戰(zhàn)共存的時候,需要總結機遇和挑戰(zhàn),也就是綜合轉折前后去得到答案。那這兩道題有什么共性呢?共性就是轉折前后做了對比,作者既沒有在轉折之后換話題,也沒有體現(xiàn)傾向于后文的態(tài)度。那這種情況就屬于內容對比,重點就要綜合轉折前后了。希望大家能夠認真領會轉折文段的這種類型特點,在平時的練習中多做總結,以便在考試中能夠順利應對。
把握話題、根據(jù)句位、理清思路,巧解句子填空
行測考試中的句子填空題讓有些同學無從下手,覺得這類題型很難推測出空缺處的含義。今天我們就為大家介紹這類題目的解題規(guī)律。
此類題目的解題主要從兩個維度入手,一是概括文段話題,確保話題一致;二是觀察空缺句子的位置,判斷其作用,縷清行文思路。一般句子填空題空缺處的位置會分為三種情況:段首、段中、段尾。如果空缺處在首句,所填入句子的作用是引出下文或總領全文;如果空缺處在中間,所填入句子需要承上啟下,起承轉合;如果空缺處在句尾,所填句子往往起到總結全文的作用。
一、話題一致
【例題1】“________________”,我們不妨拉開一個比較長時段的歷史來觀察。傳播史告訴我們,新媒體之新是相對于舊而言的,每個時代都有自己“新”的媒體,以及由此而來的新的文化政治。文字的書寫對于結繩記事是新的,雕版印刷對于竹簡刻字是新的,金屬活字印刷技術較于手抄和雕版印刷是新的。所以,“新”這個東西并不值得我們手忙腳亂。
填入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痪涫牵?/span>
A.黃金時代在我們面前而不在背后
B.潮流永遠不待人
C.太陽底下無新事
D.時間是變化的財富
答案:C【解析】首先我們可以觀察到,句子位置位于句首,通過引號引用了一句話,而后文都是對于這一話題的進一步說明,所以設空處應該起到的是引出話題的作用,據(jù)此,我們就可以通過后文話題的分析來的出設空處的話題。后文通過對比三種傳播方式得出結論“新”這個東西不值得我們手忙腳亂。所以整個的話題圍繞著“新”這個話題,只有C體現(xiàn)出這一話題,故選C。
二、思路一致
【例題2】農(nóng)村孩子不易躍“龍門”,癥結在于________________。農(nóng)村孩子從幼兒園、小學到初中,一開始就輸在起跑線上。這些年,教育投入越來越給力,但教育嫌貧愛富的現(xiàn)象依然存在,越是大城市和名校,投入越多,動輒花上億元建設超級中學,優(yōu)質教育資源集中到少數(shù)學校,而一些農(nóng)村學校卻成了被忽略的大多數(shù),不少孩子仍在危房里上課,農(nóng)村孩子入學率、升學率和受教育程度遠低于城市。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再加上一些招生制度的影響,農(nóng)村孩子難跟城里孩子比拼,失去了上更好大學的機會。
填在橫線處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span>
A.城鄉(xiāng)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的不均衡
B.農(nóng)村孩子上更好大學的機會少
C.城鄉(xiāng)教育資源不均衡
D.農(nóng)村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答案:C【解析】劃橫線處位于文段的首句,講的是農(nóng)村孩子不易躍龍門的原因。后文對此進行了說明。所以設空處是對整個文段的總領概括。后文體現(xiàn)的是教育嫌貧愛富,優(yōu)質資源集中在少數(shù)學校的問題,那么設空處體現(xiàn)的應該是這層意思。選項中只有C選項教育資源不平衡可以反映出資源過于集中的問題。故本題選C。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句子填空題是有章可循的,切忌盲目解題。瞅準句子的位置,理順文段的思路,把握話題,不盲目代入,這才是解句子填空題的必經(jīng)之路!
選詞填空中的“相反相對關系”
眾所周知,在公務員行測考試之中,選詞填空是必考題型。這類題型從考查形式上看,以兩空、三空為主;從詞語考查類型看,包括實詞和成語;從考點上看,考查語境分析及詞語辨析??疾楸容^全面,如何準確選取符合文段的正確詞義,我們除了注重詞語的積累以外,更重要的是能夠透析題干的語境關系,理解空缺處詞語的含義。在這里,我們給大家分享語境分析中的相反相對關系,掌握如何判斷相反相對關系以及應用它來解題。
一、何為相反相對關系
相反相對關系是指上下文之間呈現(xiàn)出相反或者相對的關系。比如:“古人有‘聞過則喜’之說,而今天有些人則不然,總是諱疾忌醫(yī),對比之下,實在不應該?!边@句話將古人和今人相比,通過“而今天有些人則不然”這一轉折,我們可以得知古今人的做法之間呈相反相對的關系,古人是“聞過則喜”,那么今人與之不同,對應為“諱疾忌醫(yī)”。
二、相反相對關系的應用
根據(jù)上下文之間呈現(xiàn)相反或者相對的關系,那么我們就可以結合已知的上文(或下文)信息,對應去理解空缺處的詞語的含義,進行更精準的選出正確答案。
我們通過兩個例題來說明一下,如何通過相反相對關系來解題:
【例1】人們剛開始在紙上繪畫時,沿用的也是帛畫的技法、圖式和法度要求。經(jīng)過一千多年的發(fā)展,紙畫才逐漸形成與帛畫________的唯有宣紙才有的水墨表現(xiàn)體系。至此,紙本畫終于蛻變?yōu)橐粋€獨立的畫種,更在宋元之后,日漸興盛。而以重彩見長的帛畫反而________,以致世人產(chǎn)生了中國畫等于紙本畫的錯誤印象,甚至還因中國畫色彩表現(xiàn)力不如西洋畫而生愧色。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span>
A.截然不同 日漸式微 B.大同小異 江河日下
C.大相徑庭 不值一提 D.背道而馳 力不從心
答案A【解析】第一空,由“唯有宣紙才有”以及“紙畫本終于蛻變?yōu)橐粋€獨立的畫種”可知,此處強調的是紙畫本與帛畫的不同。A項,“截然不同”形容兩件事物毫無共同之處,符合句意,保留;B項,“大同小異”指大體相同,略有差異,側重相同,與文意相悖,排除;C項,“大相徑庭”比喻相差很遠,大不相同,能表達不同的意思,保留;D項,“背道而馳”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與句意不符,排除。
第二空,由“反而”可知,帛畫的發(fā)展情況與前文的紙本畫的發(fā)展趨勢呈相反相對關系,即空缺處應與“日漸興盛”形成反義對應,故第二空應表達“日漸衰微”之意。A項,“日漸衰微”指事物逐漸地由興盛而衰落,能表達衰微、衰落之意。而C項的“不值一提”形容事情很輕微或者不重要,不符合文意,排除。故本題選A。
【例2】五四運動表現(xiàn)出來的愛國主義精神,與以往的愛國主義相比較,具有歷史進步性和鮮明時代性。這種愛國主義不是盲目排外,而是為了維護國家獨立和民族尊嚴;不是________,而是與民主和科學精神緊密聯(lián)系,追求發(fā)展進步;不是________,而是付諸行動,以“直接行動”投入反帝運動。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span>
A.拾人牙慧 夸夸其談 B.固步自封 紙上談兵
C.刻舟求劍 作壁上觀 D.邯鄲學步 閉門造車
答案:B【解析】由“不是......而是......”的句式可知,“而是”后面的內容與空缺處所填詞語應意思相反。故,第一空,空缺處所填詞語應與“與民主和科學精神緊密聯(lián)系,追求發(fā)展進步”意思相反,強調“不發(fā)展”之意。A項“拾人牙慧”比喻拾取別人只言片語的話當作自己的,不符合句意,排除;B項“固步自封”比喻守著老一套,不求進步,有不進步、不發(fā)展之意,保留;C項“刻舟求劍”比喻拘泥不知變通,不懂得根據(jù)實際情況處理問題,與句意不符,排除;D項“邯鄲學步”比喻模仿別人不到家,反而丟了自己,也不符合句意,排除。
驗證第二空,空缺處所填詞語應與“付諸行動”意思相反,強調不行動、不實踐。B項的“紙上談兵”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填入恰當。故本題選B。
通過這兩道題,大家對于相反相對關系應該是有了初步的了解,對于利用其解題也有大致的認知。希望后期大家在做題時能多加練習,爭取達到能夠靈活運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