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公職類的考試來說,公共基礎(chǔ)知識的考察必不可少;在公共基礎(chǔ)知識中,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考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這是由于作為公職人員應(yīng)該了解和熟悉我國的傳統(tǒng)歷史文化,增強對祖國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同時在從事公職類的工作時要考慮中國的歷史文化的國情影響,這樣才能更有針對性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今天,政華教育就為大家介紹中國古代年齡稱謂的問題。
對于不同的年齡段,中國古代有與之對應(yīng)的稱謂,這體現(xiàn)了中國特色和中國風(fēng)格。下面就為大家梳理一下從小到大的年齡稱謂。
“垂髫”是指三四歲到八九歲的兒童?!按棍亍笔侵腹糯臅r候兒童不束發(fā),頭發(fā)下垂,故用“垂髫”代指兒童。例如:“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薄諟Y明《桃花源記》
“始齔”是指童年。齔是指兒童換牙,一般女孩七歲、男孩八歲開始換牙?!笆箭Z”就是指開始換牙,后來代指童年。例如:“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 ——列子《愚公移山》
“總角”是指八歲(女)九歲(男)到十三四歲的少年?!翱偨恰笔侵腹糯鷥和瘜㈩^發(fā)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扎一個結(jié),形狀向羊的兩只角。例如:“總角之宴,言笑晏晏?!薄对娊?jīng)·氓》
“豆蔻”是指十三四歲的女子。例如:“聘聘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杜牧《贈別》
“及笄”是指十五歲的女子。“笄”:發(fā)簪,結(jié)發(fā)用笄貫之,表示女子已到出嫁的年齡。例如:“魯老先生有個令愛,年方及笄?!薄獏蔷磋鳌度辶滞馐贰?/p>
“束發(fā)”是指十五歲的男子?!笆l(fā)”就是將頭發(fā)捆成髻,表示成童。例如:“束發(fā)而就大學(xué),學(xué)大藝焉,履大節(jié)焉?!薄洞蟠鞫Y記·保傅》
“弱冠”是指二十歲的男子。出自《禮記》“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成年。例如:“利自幼穎悟,弱冠,與魏初同學(xué),遂齊名,諸名公交口稱譽之。”——《元史·王利傳》
下面介紹的“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順”、這些年齡的稱謂成為都來自《論語·為政》
“而立”是指三十歲的男子。例如:“友人或至其鄉(xiāng),敬造之,見其人默然誠篤,年僅而立?!薄读凝S志異·長清僧》
“不惑”是指四十歲的男子。例如:“行年將不惑,學(xué)道尚無聞?!薄轿摹冻醵取?/p>
“知天命”是指五十歲的男子。例如:“五十知天命,吾其達此生?!薄獜堈f《岳州夜坐》
“耳順(花甲)”是指六十歲的老人。例如:“翁年耳順學(xué)不倦,片言有益書諸紳”——楊基《贈許白云》;“喧傳南州老子,花甲慶生朝?!薄軝?quán)《水調(diào)歌頭·慶壽》
“古稀”是指七十歲的老人。例如“古稀”古代年齡超過七十的寥寥無幾。例如:“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歧視古來稀?!薄鸥Α肚?/p>
“耄耋”是指八九十歲的老人。例如:“人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漢·曹操·對酒歌》
“期頤”是指百歲老人。出自《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意思是百歲老人應(yīng)由后代贍養(yǎng)。例如:“到處不妨閑卜筑,流年自可數(shù)期頤。”——蘇軾《次韻子由三首》
以上就是為大家分析和整理的中國古代年齡稱謂的問題,希望廣大考生們認真理解和記憶,在未來的公職類考試中能學(xué)有所用,遇到這樣的問題能夠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