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web/img/banner_ad_1.jpg)
事業(yè)單位公共基礎知識之科技知識:火燃燒的條件和滅火方法
火的發(fā)明可以稱之為人類最重要的發(fā)明之一。在這古代的神話中就有例證,如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給人類偷來了天火,給人類帶來了光明。類似的比喻非常之多,拿我們中國來講,李大釗因為是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第一人,因此被稱為“為中國引來天火的人”。它如此重要,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它。
火燃燒需要哪些條件,一般需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可燃物,如煤、木炭、石油、天然氣等;二是需要助燃劑,如氧氣、氯酸鉀等;三是需要達到著火點,只有達到一定溫度,才可產(chǎn)生火。當以上三個條件具備時,才可能燃燒。你看這張紙,是可燃物,也跟空氣接觸,但是由于沒達到著火點,它就難以燃燒起來。其實也正是因為有這些條件,我們才既能較安全,否則的話到處都是火。
但是在生活中,我們還是會遇到火災。那么如何滅火呢?其實,根據(jù)火燃燒的條件,理所當然地就可以推出有三種方法可以滅火。
一是隔離可燃物。如果不懂得這個道理,就可能發(fā)生抱薪救火之類的愚蠢行為。正確的做法就應該是“釜底抽薪”。只有這樣才能把火滅掉。在森林火災中,救火的人會把周圍的樹木砍伐掉,還有建立隔離帶,目的就是隔離可燃物。
二是隔絕助燃劑。沒有助燃劑,火就難以燃燒。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如此操作。比如油鍋著火,這個時候,就可以直接蓋上鍋蓋。這樣就把空氣隔絕了,火也就滅了。而不能相反,往油鍋里倒水。那樣只會適得其反,因為油的密度小于水,浮在水上,使得接觸面增大,燃燒得會更旺盛。類似的生活運用,如果身上著火,可以用被子把自己蓋住,隔絕氧氣,從而滅火。我們常用的二氧化碳滅火器,其中主要利用了隔絕氧氣這一方法滅火。但不是任何物質(zhì)燃燒都可以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過氧化物燃燒就不適用。就拿過氧化鈉來講,它與二氧化碳反應會生成氧氣。這時反使它燃燒得更旺。
三是冷卻法。通過冷卻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使火難以燃燒。如可以用水將火滅掉,就是用這種方法。二氧化碳滅火器也能降低溫度,從而達到滅火的目的。
當然除了以上三種方法,還有一種就是抑制法,就是加了滅火劑,它參加到燃燒反應中,形成穩(wěn)定的物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