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效的抓捕技巧
接觸犯罪嫌疑人意味著你可能隨時會面臨危險。當你與犯罪嫌疑人正面接觸時,相對位置的概念是你要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相對位置是指你距離嫌疑人有多遠,它由反應區(qū)、危險區(qū)和反應時間組成。反應區(qū)是指你和犯罪嫌疑人之間必須保持的距離,以確保你能應對可能突發(fā)的危險。如果你能看到嫌疑人的手,這個距離一般為2~3米;如果你看不到他的手,大約會有七米以上的距離。危險區(qū)是指反應區(qū)以內的任何地方。對威脅的反應時間是三者中最重要的。
讓我們考慮一些采取抓捕行動時縮小反應區(qū)的影響因素。要記住,這個過程會比你想象得快。威脅意識除非遇到緊急情況,否則在你正面接觸嫌疑人之前,你必須盡可能地找出嫌疑人的相關信息,以應對即將到來的危險。如以前你或你的同事是否接觸過這個人、他是否曾經有過暴力傾向、他的出現是否偶然、犯罪嫌疑人是否攜帶武器、通話記錄內容、你是否面臨一場打斗……這些問題可以給你一個基本的判斷,你將要面對的是什么樣的嫌疑人?如何采用最佳方式接近嫌疑人?情境意識這意味著你必須考慮當時的環(huán)境。
從一開始,就應該熟悉你所處的環(huán)境。利用這些信息找出你要正面接觸的地點和占據優(yōu)勢的位置。你也要用這些信息站在嫌疑人的角度提前考慮他將怎樣采取行動。要反問自己嫌疑人為了避免與警察的正面接觸會怎樣做。他會隱藏在什么地方?他會跑去哪里?在接近嫌疑人時,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幫助自己并阻止嫌疑人?準備工作做得好壞決定了你抓捕的成敗。
圍住嫌疑人準備抓捕
當你處于反應區(qū)間時,要對嫌疑人進行判斷,尋找攻擊前的指示信息。對嫌疑人的判斷包括試著確定他的體能水平——對方是個動作遲緩的家伙還是能夠打斗一段時間?你還要尋找線索來判斷他是否經過特殊的訓練,是否具備特殊技能。如果你到達時,犯罪嫌疑人正在進行爭論,他是處于什么狀態(tài)呢?他看起來隨時準備戰(zhàn)斗,還是全神貫注地進行爭論而沒有分散注意力?如果嫌疑人進行戰(zhàn)斗,他將展示什么樣的技能?是武器實力很強,還是在拳擊、摔跤或武術方面有特殊技能?尋找攻擊前的指示信息犯罪嫌疑人對你的到來最初反應是什么?嫌疑人是將注意力集中到你身上,還是根本就不理會你?他是準備逃跑還是準備要打你?嫌疑人是否準備叫來同伙一起對付你?記住,要站在雙方的角度進行審時度勢。這意味著嫌疑人也在看著你,尋找有關你身體素質的線索,判斷你能做什么。許多暴力沖突沒有發(fā)生,是因為嫌疑人意識到對面的警察看起來像是知道自己將要怎么做。在這項工作中,感覺是真實且重要的。你知道要做什么有時候比你真的知道更重要,因為第一感覺和氣勢可以防止沖突的發(fā)生。
基于整體的情境和自己看到的事實,我們做出了很多倉促的決定,犯罪嫌疑人也是一樣。在監(jiān)獄會見時,罪犯傾向于攻擊他們覺得很容易對付的警察,這已經出現了很多次。如果你看起來肥胖、懶散,使用低劣的戰(zhàn)術,你可能比想象中更容易成為攻擊目標。這里的教訓是,要一直嚴肅認真地對待犯罪嫌疑人,并且看起來也要如此。危險區(qū)危險區(qū)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一旦做出了進行抓捕的決定,最好的結果是犯罪嫌疑人選擇配合。如果嫌疑人不配合,警察可以選擇放棄抓捕或采取更強硬的措施。面對嫌疑人時要堅定,但是也要尊重他們。任何經驗豐富的警察都會給你這樣的忠告,聽從這個勸告你會得到你想要的結果。但是,不管嫌疑人配合情況怎樣,你必須做好進攻的準備,并快速控制局面,完成逮捕,因為你所處的環(huán)境瞬息萬變。
一些警員喜歡在這種情況下用一點欺騙手段。例如,為了對嫌疑人進行安全檢查,他們會若無其事地靠近嫌疑人。一旦嫌疑人轉過身,警察就沖上去,給他們戴上手銬。這種方式可能會讓犯罪嫌疑人措手不及,也便于進行抓捕,還有助于減少他們的抵抗力。
雖然這種欺騙手段會起到一些作用,但它引起的麻煩可能比解決的問題還多。相反,一般情況下寧愿告訴嫌疑人他被逮捕了,并命令他轉過身。這時他們有可能合作,也可能不合作。若他們不合作,開始反抗,我們要盡可能地掌握主動。越早預見到他們會拒絕合作對我們越有利,而對嫌疑人就會有更糟的后果。
向前靠近嫌疑人,抓住小臂推其肩部,使之身體向后失去平衡
一名警察從嫌疑人后面抱住其小腿,嫌疑人受膝蓋驅使將向前撲倒
工作中經常遇到嫌疑人拒捕的情形,我們必須做好充分的應對準備。在充滿科技傳奇的現代社會,我們正在失去靠近嫌疑人、動手進行抓捕的能力。我們實際動手控制的技能相比科學技術來說是微不足道的。我們最好站在安全距離以外,不要靠近,應重視對電子武器之類的使用,例如泰瑟槍。
一些警察機構擔心發(fā)生工傷,鼓勵警員把運用電子武器作為第一選擇。這不是因為擔心警察的安全,而是為了節(jié)約不斷上升的醫(yī)療成本。當然,電子武器也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已經有失敗的案例,證明電子武器沒有產生效果,有時只是對犯罪嫌疑人產生極小的影響。
我們永遠不可能完全以技術取代實際動手技能。你仍然要知道如何移位、攻擊,并進行控制。如果不能定期練習這些技能,不在學校學習的技能之外尋求更高級的訓練,那么你每個工作日都是在循環(huán)重復,在合適的情況下也無法找到更好的出路。像許多執(zhí)法領域的技能一樣,如果不重視訓練,格斗術這項技能就會逐漸衰弱。
戴手銬
給嫌疑人戴上手銬
嫌疑人被控制住,給他戴上手銬在抓捕嫌疑人的過程中,一個最重要但經常被遺忘的因素是:在戴手銬之前要牢牢控制住犯罪嫌疑人。
很多警察在嫌疑人還掙扎抵抗時,就試圖給他戴上手銬。你不能一邊搏斗,一邊給他戴手銬。當你這樣做時,經常是只能給他戴上一只手銬。這時,你已經不知不覺中給了犯罪嫌疑人一個致命武器。
沒有實現有效抓捕的另一個問題是“狗樁效應”。
多名警察在現場卻沒有配合工作時,可能發(fā)生這種情況。不是像集群技術那樣協(xié)調一致的努力(這也需要練習),“狗樁效應”倒像是計算機隨機生成的組合。抓捕嫌疑人這項技能必須要多加練習,并不斷改進。你必須占據于你有利的相對位置,在危險區(qū)時也從容應對,近距離面對嫌疑人時要覺得很自然。
(文章來源:阿莫里·馬加羅是佛羅里達州奧西奧拉縣治安官辦公室的特種作戰(zhàn)警督。他是一名退休的陸軍預備役軍士長,擁有超過25年的執(zhí)法經驗,并終身學習武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