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web/img/banner_ad_1.jpg)
羊群效應
法國科學家讓亨利·法布爾曾經(jīng)做過一個松毛蟲實驗。他把若干松毛蟲放在一只花盆的邊緣,使其首尾相接成一圈,在花盆的不遠處,又撒了一些松毛蟲喜歡吃的松葉,松毛蟲開始一個跟一個繞著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這一走就是七天七夜,饑餓勞累的松毛蟲盡數(shù)死去。而可悲的是,只要其中任何一只稍微改變路線就能吃到嘴邊的松葉。這種現(xiàn)象在經(jīng)濟學中被稱之為“羊群效應”。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這個經(jīng)濟學名詞吧。
羊群是一種很散亂的組織,平時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沖右撞,但一旦有一只頭羊動起來,其他的羊也會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顧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遠處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應”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種從眾心理,從眾心理很容易導致盲從,而盲從往往會陷入騙局或遭到失敗。羊群效應的出現(xiàn)一般在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行業(yè)上,而且這個行業(yè)上有一個領先者(領頭羊)占據(jù)了主要的注意力,那么整個羊群就會不斷模仿這個領頭羊的一舉一動,領頭羊到哪里去吃草,其它的羊也去哪里淘金。
“羊群效應”告訴我們,許多時候,并不是諺語說的那樣——“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在市場中的普通大眾,往往容易喪失基本判斷力。所以,收集信息并敏銳地加以判斷,是讓人們減少盲從行為,更多地運用自己理性的最好方法。大家要牢記羊群效應的知識點,把它應用在考試當中。
【試題練習】(單選)有一個人白天在大街上跑,結果大家也跟著跑,除了第一個人,大家都不知道奔跑的理由。這一現(xiàn)象體現(xiàn)的經(jīng)濟學名詞是:( )
A.羊群效應
B.幸存者偏差
C.凡勃侖效應
D.搭便車
【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羊群效應。A 項,“羊群效應”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種從眾心理,從眾心理很容易導致盲從,而盲從往往會陷入騙局或遭到失敗。題中大家盲目跟著跑屬于從眾心理。A 項符合,當選。B 項,幸存者偏差,是由優(yōu)勝劣汰之后自然選擇出的一個道理:未幸存者已無法發(fā)聲。 人們只看到經(jīng)過某種篩選而產(chǎn)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B 項不符合,不選。C 項,凡勃侖效應是指商品價格越高越能受到青睞。C 項不符合,不選。D 項,搭便車是指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D 項不符合,不選。故本題答案為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