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精99精产国高潮|国产视频一二区|中文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福利在线第一页高清区无码在线

banner_ad_1
公基備考法律知識點梳理(二)
2020-11-23 02:21
來源:政華教育

公基備考法律知識點梳理(二)

法律知識:被授權的組織和被委托的組織

、被授權的組織

1、概述

授權性行政主體又稱為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授權的組織,是指根據(jù)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的規(guī)定,可以以自己的名義從事行政管理活動、參加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并承擔相應法律責任的非政府組織。行政職權并非行政機關的專利,行政機關以外的社會組織也會因為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的授權而獲得行政職權,獲得行政主體資格。

2、法條鏈接

《行政訴訟法》第2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的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起訴。前款所稱的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3、常見的被授權的組織

企業(yè)組織(公用企業(yè))、事業(yè)組織(學校)、社會團體(律師協(xié)會、工會)、基層群眾自治組織(村委會、居委會)

二、被委托的組織

1、委托的后果

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是指以委托就干的名義在委托事項范圍內從事行政管理活動的組織。被委托的機關不能以自己的名義實施行政管理和對外承擔法律后果。

2、委托的對象

委托的本質實際上就是找了一個“幫手”,所以行政委托的對象較為廣泛,各種行政機構組織均可以成為被委托人,包括企業(yè)、事業(yè)單位、行政機關、非政府組織,甚至可以委托給個人等。

三、二者的區(qū)別

 

總結:授權與委托最本質的區(qū)別在于--授權是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將某項行政管理權徹底從行政機關手中搶走,交給了非政府組織、企事業(yè)單位等;而行政委托,權力還在行政主體手中,被委托者知識委托者的“幫手”,亦可成為“狐假虎威”。

 

法律知識:《刑法》中剝奪政治權利要點梳理

考試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對《刑法》相關知識的考察,且考察方式較為靈活,相對而言難度較大。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又經(jīng)常習慣性利用自己生活常識來判斷題目,下意識忽略法律規(guī)定,直接影響做題效果。我們今天重點講一下刑法附加刑中關于剝奪政治權利的相關規(guī)定,從這個知識點的講解來感受罪刑法定在刑法中的體現(xiàn)。

刑法從內容上來講,主要圍繞兩方面展開,一是犯罪,二是刑罰。刑罰又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剝奪政治權利就屬于刑罰附加刑中的重點內容。

剝奪政治權利,是指剝奪犯罪分子參加國家管理和政治活動權利的刑罰方法。根據(jù)我國《刑法》第54條的規(guī)定,剝奪政治權利是剝奪犯罪分子下列4項權利:①選舉權和被選舉權;②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權利;③擔任國家機關職務的權利;④擔任國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和人民團體領導職務的權利。我們依次來看。

結合憲法公民基本權利相關內容可是,選舉權與被選舉權要滿足三個條件:年滿18周歲,中國公民,未被剝奪政治權利。那么一旦被剝奪自然不符合擁有選舉權的條件,即無選舉與被選舉權。同時政治自由也一并失去,主要包括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權利。

第三第四部分是重點內容,一旦被剝奪政治權利,將無法再擔任擔任國家機關職務,也就是說再也考不了公務員了,同時也無法擔任國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和人民團體領導職務,這里要格外注意,不是說不能進國企工作,而是說不能擔任領導職務,也就是日常說的不能當“官”了。進國企當工人可以,但當廠長就不行。

了解了剝奪政治權利的內容,我們來看看它的適用對象。《刑法》第56條和第57條的規(guī)定,附加適用剝奪政治權利的對象,主要是以下三種犯罪分子:①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分子應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②故意殺人、強奸、放火、爆炸、投毒、搶劫等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剝奪政治權利;③被判處死刑和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應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這里尤為要注意第三部分,無論因為什么罪被判處無期和死刑,即使題目里沒有寫出來,大家也要自動帶入條件,此人已被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由此我們發(fā)現(xiàn),剝奪政治權利本身內容并不多,難度也不大,主要是一些細節(jié)的把握,而且有些內容要結合《憲法》去學習。

 

法律知識:行政處罰與行政強制

統(tǒng)計近五年綜合類的試題,行政法題量占比增多,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并且從同學們的反應來看,普遍覺得行政法離自己生活較遠,知識點瑣碎且易混淆,掌握起來難度較大。接下來我們就針對大家普遍反應較難區(qū)分的行政處罰和行政強制這一知識點進行探究。

一、行政處罰

1.行政處罰的概念

行政處罰,是國家行政機關對構成行政違法行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實施的行政法上的制裁。

2.行政處罰的種類

 

【記憶口訣】警罰兩沒暫停留

【知識對比】

罰金VS罰款

罰款是一種行政處罰,以當事人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為前提;罰金屬于刑法,以當事人違反刑法為前提。

二、行政強制

行政強制包括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zhí)行。

1.行政強制措施

(1)概念

行政強制措施,是指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為制止違法行為、防止證據(jù)損毀、避免危害發(fā)生、控制危險擴大等情形,依法對公民的人身自由實施暫時性限制,或者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財物實施暫時性控制的行為。

(2)種類

行政強制措施的種類有:

限制公民人身自由(如約束至酒醒、隔離、留置盤問、強制戒毒等);查封場所、設施或者財物;扣押財物;凍結存款、匯款;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記憶口訣】限查扣凍

2.行政強制執(zhí)行

(1)概念

行政強制執(zhí)行,是指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對不履行行政決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強制履行義務的行為。

(2)種類

①直接行政強制執(zhí)行,是指行政機關自己直接采取作用于人身或者財產(chǎn)的方法,迫使義務人履行義務的執(zhí)行方式,如強制劃撥、強制拍賣、強制拆除違法建筑物等。

②間接行政強制執(zhí)行,是指行政主體通過間接手段迫使義務人履行其應當履行的法定義務或者達到與履行義務相同狀態(tài)的執(zhí)行方式。

a.代履行,是指行政機關依法作出要求當事人履行排除妨礙、恢復原狀等義務的行政決定,當事人逾期不履行,經(jīng)催告仍不履行,其后果已經(jīng)或者將危害交通安全、造成環(huán)境污染或者破壞自然資源的,行政機關可以代履行,或者委托沒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代履行,并向義務人收取執(zhí)行費用。

b.執(zhí)行罰,是指行政機關對拒不履行行政決定所確定的義務的義務人,科以新的金錢給付義務,以迫使其履行的強制執(zhí)行措施。執(zhí)行罰主要表現(xiàn)為加收滯納金和加處罰款。

【易混淆點對比】

①罰款VS加處罰款

罰款屬于行政處罰,加處罰款屬于行政強制執(zhí)行中的執(zhí)行罰。

②加處罰款VS加收滯納金

加處罰款對應的是罰款的行政處罰不履行,按日加收百分之三的罰款。

加收滯納金對應的是要求繳納稅費的不履行,按日加收萬分之五的滯納金

【知識對比】

 

三、練習題

(單選)以下類型不屬于行政處罰的是:(    )

A.安監(jiān)局對企業(yè)因安全生產(chǎn)管理不到位責令其停產(chǎn)停業(yè)

B.交警對不按照道路標志行駛的駕駛員王某予以警告

C.公安局對吸食毒品的社會無業(yè)人員李某實施拘留

D.規(guī)劃局對某企業(yè)的房地產(chǎn)開發(fā)項目申請作出不予許可的決定

【答案】D。解析:解析:《行政處罰法》第8條規(guī)定:“行政處罰的種類:(1)警告;(2)罰款;(3)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4)責令停產(chǎn)停業(yè);(5)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zhí)照;(6)行政拘留;(7)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行政處罰?!币虼薃、B、C項均屬于行政處罰,不選。故本題選D。

 

法律知識:簡析犯罪的主觀方面

在講犯罪主體時,我們可以把“人”放在刑法學的天平上加以衡量,看是否滿足構成犯罪的條件。而今天,我們則要從犯罪主體的主觀心態(tài)來對犯罪加以探究。構成犯罪四要件中的第二個,犯罪的主觀方面,其中的故意和過失。在刑法學當中,我們把犯罪的故意和過失合稱為“罪過”。法諺有云:“無罪過,則無犯罪”,可見“罪過”在構成犯罪當中的重要作用。那究竟什么是故意,什么又是過失?

(一)直接故意:例,張三和李四是一對仇人,張三把一把手槍抵在了李四的太陽穴上,然后扣動了扳機。在上述案例當中,張三是否明知扣動扳機李四一定會死或者大概率可能會死?張三對于李四的死亡結果抱有一種怎樣的心態(tài)?這就是直接故意了。(認識因素+意志因素:明知必然/可能+希望/積極地追求)

(二)間接故意:例,有一個老農(nóng),種了很多西瓜,但是經(jīng)常被偷走。于是他私自在自己的瓜田周圍拉了一圈高壓電網(wǎng),通上了高壓電。后來某一天晚上王婆來偷瓜,被高壓電網(wǎng)電死。問,在上述案例當中,老農(nóng)對于王婆的死亡結果抱有一種怎樣的心態(tài)?這就是間接故意了。(認識因素+意志因素:明知可能+放任)

(三)疏忽大意的過失:例,老王是一名武裝警察,有配槍的資格,并且對于槍械的使用很熟悉。有一天買完菜回家,看見幾個小男生在趴自己家窗戶,誤以為他們是在偷看自己女兒洗澡,于是很生氣,大聲呵斥他們走開。幾個少年非但沒走開還起哄,于是老王更生氣了,回屋里拿了槍出來嚇唬他們。然而等他出來的時候看到學生們都已經(jīng)跑開了,于是老王槍口朝下對著地開了一槍,結果學生劉某被打在水泥地上反彈起來的子彈打中頭部當場死亡。在本案當中,老王對于學生劉某的死亡抱有一種怎樣的主觀心態(tài)呢?(認識因素+意識因素:應當預見而沒有遇見+拒絕)

(四)講解過于自信的過失,例:很多常年開長途大貨車的老司機都有這樣一條經(jīng)驗,在極端疲憊的情況下,如果路況允許,會把一只腳虛虛地踩在剎車上,然后瞇一會兒來恢復精力。老王就是這樣一個老司機,開了幾十年的大貨車,對于自己的駕駛技術很有自信。沒想到這一天老王因為太過疲憊,沒能及時踩住剎車,貨車撞上了一輛小轎車,小轎車中的一家五口全部死亡。問,在這個案例當中,老王對于這場事故的主觀心態(tài)如何?(認識因素+意識因素:已經(jīng)預見可能會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但輕信自己能夠避免+拒絕)

因此,不論是直接故意還是間接故意,對于整個犯罪的發(fā)生保持的都是“明知”會發(fā)生,還有意希望發(fā)生或者放任的態(tài)度,而過失都是對于最后犯罪結果的發(fā)生持的是排斥的心理態(tài)度。


微信
QQ
公眾號
微博
聯(lián)系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