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弱、加強型題目力度比較
在行測考試中,可能性推理削弱、加強型題目作為必考題型,很多考生在面臨多個選項都可以起作用時,往往不知道該如何比較哪個選項為最優(yōu)解。今天,就帶大家來一探究竟,讓大家了解削弱、加強型題目的巧妙解法——力度比較。
當多個選項均可削弱、加強時,哪種選項的力度更強?
1.與題干話題相關度更大的選項,往往力度較強
2.挖掘事物本質根源的選項,往往力度較強
例1.9月初大學入學報到時,有多家手機運營商到某大學校園進行產(chǎn)品銷售宣傳,有好幾家運營商推出了免費套餐服務。但是其中一家運營商推出了價格優(yōu)惠的套餐,同時其業(yè)務員向學生宣傳說:其他運營商所謂的“免費”套餐是通過出售消費者的身份信息來獲得運營費用的。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質疑上述觀點?
A.免費套餐運營商所提供的手機信號質量很差
B.免費套餐運營商是通過廣告來獲得運營費用的
C.有法律明確規(guī)定,手機運營商不得出售消費者的身份信息
D.很難保證價格優(yōu)惠的運營商不會同樣出售消費者的身份信息
【答案】B。解析:論證主線:其他運營商所謂的“免費”套餐是通過出售消費者的身份信息來獲得運營費用的。A項,手機信號質量差與“免費”套餐的運營費用如何而來是無關的,不能質疑。B項,指出免費套餐運營商是通過廣告來獲得運營費用的,直接否定了業(yè)務員的宣傳,能質疑。C項,只是說明這種做法違法,但并不能直接說明“免費”套餐的運營商沒有這種做法,與題干話題相關度不大,質疑力度較弱。D項,其他價格優(yōu)惠的運營商的情況也不能質疑業(yè)務員的觀點。故選B選項。
例2.購買彩票時,很多人往往愿意自己選號,不愿交由電腦隨機選號,因為他們相信,中獎號碼從長遠看是隨機產(chǎn)生的,但在短期內(nèi)卻有規(guī)律,比如前面連續(xù)多期出現(xiàn)的數(shù)字,這期出現(xiàn)的可能性就要小一些;或者某些數(shù)字對于自己意味深長,或干脆就是自己的幸運數(shù)字,選擇它們應該更可能中獎。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質疑上述這些人的想法?
A.很多人研究彩票的中獎規(guī)律,但他們的中獎率并沒有因此而顯著提高
B.每一期中獎號碼都是獨立隨機產(chǎn)生的,彼此間沒有任何內(nèi)在的關聯(lián)
C.對于中獎號碼的產(chǎn)生究竟有無規(guī)律,很多人持“信則有,不信則無”的觀念
D.電腦選號是隨機的,而自己選號有特定意向,在這一點上人比電腦更聰明
【答案】B。解析:題干指出有些人購買彩票時愿意自己選號,認為中獎號碼在短期內(nèi)有規(guī)律。A項表明很多人雖然研究彩票的中獎規(guī)律,但屬于特殊反例,質疑力度較弱。B項說明中獎號碼是完全沒有規(guī)律的,否定了題干結論,可以質疑。C、D兩項均為無關項。故答案選B。
通過這兩個例題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實削弱、加強型題目的選項總會讓我們進行力度比較,我們必須掌握力度比較的角度,才能在做題時明確選項之間的差別,更好的選擇最優(yōu)的選項。所以,在備考練習的過程中可以多多思考,多加練習,使自己對這部分內(nèi)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備考更加充分,提高這部分題目的準確率。
資料分析易錯點歸納匯總
行測考試中資料分析一般是我們拿分的關鍵。大家都說資料分析比較簡單提分很快,但很多同學在發(fā)現(xiàn)資料分析已經(jīng)復習了很久,但是正確率依舊不高,很難進一步提升。資料分析想要提分就要從三個方面入手:1.多做題目,保證計算的正確率;2.調整做題順序,將資料分析放到考試中間大腦最活躍的時候做;3.整理易錯點,避免丟分。
一、時間易錯點
1、題干與材料時間是否一致。
例1.經(jīng)初步核算,2009年上半年我國城鎮(zhèn)居民家庭人均總收入9667元。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8856元,同比增長9.8%。在城鎮(zhèn)居民家庭人均總收入中,工資性收入6394元,增長11.1%;轉移性收入2273元,增長16.0%;經(jīng)營凈收入778元,增長3.9%;財產(chǎn)性收入222元,增長9.1%。農(nóng)村居民人均現(xiàn)金收入2733元,增長8.1%。其中,工資性收入954元,增長8.4%;家庭經(jīng)營收入1512元,增長5.5%;財產(chǎn)性收入78元,增長9.9%;轉移性收入189元,增長31.4%。
問題:2008年上半年農(nóng)村居民人均財產(chǎn)性收入約占農(nóng)村居民人均現(xiàn)金收入的:
A.2.6% B.2.8% C.3.0% D.3.2%
【答案】B。解析:2009年上半年農(nóng)村居民人均現(xiàn)金收入2733元,增長8.1%,其中財產(chǎn)性收入78元,增長9.9%。所求為2008年,和材料時間不一致,基期比重,列式為:選B。
2、注意“環(huán)比、同比”。
例2.2019年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7790億元,同比名義增長8.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9%,以下除特殊說明外均為名義增長)。其中,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726億元,同比增長8.7%。
按經(jīng)營單位所在地分,一季度城鎮(zhèn)消費品零售額83402億元,同比增長8.2%;鄉(xiāng)村消費品零售額14388億元,增長9.2%。其中,3月城鎮(zhèn)消費品零售額27192億元,環(huán)比增長0.5%,同比增長8.5%;鄉(xiāng)村消費品零售額4534億元,環(huán)比增長5.63%,增長9.4%。
問題:2018年3月,城鎮(zhèn)消費品零售額比鄉(xiāng)村消費品零售額多幾倍
A.3 B.4 C.5 D.6
【答案】C。解析:3月城鎮(zhèn)消費品零售額27192億元,環(huán)比增長0.5%,同比增長8.5%;鄉(xiāng)村消費品零售額4534億元,環(huán)比增長5.63%,增長9.4%。所求為2018年3月,和材料時間不一致,且時間為材料的年份在變,考點為同比基期多幾倍,列式為:選C。
3、注意“累計”。
例3.
問題:與2011年一季度相比,二季度軟件業(yè)務收入增長了約:
A.30.2% B.33.5% C.36.7% D.39.4%
【答案】B。解析:根據(jù)圖形可知,2011年一季度軟件業(yè)務收入為3454億元,二季度的為(8065-3454)億元,則所求為,選B項。
二、增長率、增長量易錯點
例.2016年全國餐飲收入35799億元,同比增長10.8%,餐飲收入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0.8%。2016年全社會餐飲業(yè)經(jīng)營單位為365.5萬個,同比下降8.2%;從業(yè)人數(shù)為1846.0萬人,同比增長5.7%。
問題:2016年全社會餐飲業(yè)平均每個經(jīng)營單位的從業(yè)人數(shù)比上年約:
A. 減少了2% B.減少了15% C.增加了2% D.增加了15%
【答案】D。解析:2016 年全社會餐飲業(yè)經(jīng)營單位數(shù)同比下降8.2%,從業(yè)人數(shù)同比增長5.7%,注意選項出現(xiàn)的是百分數(shù),求的是增長率,列式為,即比上年增加了,排除 A、B 項;增加了>5.7%+8.2%=13.9%,即增加了超過 13.9%,選 D項。
增長你逃不脫的知識點
想要拿到好成績,資料分析的增長是大家需要熟練掌握的知識點,因為每次的考試中均會涉及,也是其他知識點的重要鋪墊。接下來給大家講解這個比較重要的知識點——增長。
增長常用的公式:
現(xiàn)期值=基期值+增長量=基期值(1+增長率);
基期值=現(xiàn)期值-增長量=增長量÷增長率=現(xiàn)期值÷(1+增長率)。
其中需要重點注意的是增長率、增長量的區(qū)別,也只有區(qū)分清楚,才能迅速的區(qū)分考點。增長量是絕對量,問法一般為增長……單位;增長率是相對量,為一個百分數(shù),問法一般為增幅、漲幅、增長速度、增長百分之幾。
以上的公式需要熟練掌握與記憶,在遇到題目時能夠迅速的判定題干考察的知識點、通過材料所給定的數(shù)據(jù)信息,確定運用的公式,進而列式進行求解。
例1.2018年,從險種來看,財產(chǎn)險業(yè)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0770.08億元,同比增長9.51%。 人身險原保險保費收入27246.54億元,其中壽險業(yè)務原保險保費收入20722.86億元,同比下降3.41%;健康險業(yè)務原保險保費收入5448.13億元,同比增長24.12%;意外險業(yè)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075.55億元,同比增長19.33%。
問題:2018年意外險業(yè)務原保險保費收入比上年增長了( )億元。
【答案】。解析:時間為2018年,與材料所給的時間一樣;問題為“增長了... 億元”,可知所求為增長量。材料中已知了現(xiàn)期值和所對應的增長率,故采用的公式。進而列式為。
例2.2015年,我國出口紡織品、服裝2912億美元,同比下降4.8%。按出口商品類型看,紡織品出口1153億美元,同比下降2.3%;服裝出口1759億美元,同比下降6.4%。 按出口對象看,對美國出口額同比增長6.7%,對歐盟出口額同比下降9.3%,對日本出口額同比下降11.6%,對東盟出口額同比下降0.8%o
問題:2014年,我國服裝出口額為( )億美元。
【答案】。解析:時間為2014年,與材料所給的時間不一樣,可知所求為基期的值;問題為“服裝出口額為( )億美元”,可知所求服裝出口額的基期值。材料中已知了現(xiàn)期值和所對應的增長率,故采用的公式。進而列式為。
相信通過上面的講解大家對于增長的基本公式如何進行運用已經(jīng)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以后做題的時候采用類似的做題方法即可,通過分析題干的時間和問法、材料所給的數(shù)據(jù),進而確定公式列式求解。
類比推理之近反義關系
類比推理這種題型在行測考試中幾乎每年都會考查,一般情況下會考查10道題目,有些考生在做這部分題時自我感覺良好,會覺得比較簡單而且很快就能做出答案,但是有時正確率并不是很高,給大家講解一下類比推理-言語關系中的近、反義關系。
近、反義關系在考試過程中簡單的題目可能給出的選項只有一個滿足題干關系的,這種比較好選擇,但是很多的題目會有多個選項滿足題干關系,這種情況下就要涉及近、反義關系的二級辨析,接下來給大家分析一下二級辨析會涉及的角度。
【示例1】下降:墜落
“下降”跟“墜落”都是指下落,但是二者有區(qū)別,“下降”的程度比“墜落”要輕,所以在近、反義詞關系辨析中大家需要注意程度輕重。
【示例2】陳詞濫調︰老生常談
“陳詞濫調”指沒有新意、陳腐,空泛的論調,形容語言陳腐,含有貶義;“老生常談”比喻人們聽慣了的,沒有新鮮意思的話。二者都可指講慣、聽厭的話,為近義關系,且前者為貶義詞,后者為中性詞,所以在二級辨析中需要考慮情感色彩。
【示例3】兇殘:善良
“兇殘”與“善良”是一對反義詞但是詞性為形容詞,所以近、反義關系在辨析時也需要考慮詞性差別。
例1.南征北戰(zhàn):東討西伐
A.萬紫千紅:姹紫嫣紅 B.古往今來:天南地北
C.朝三暮四:喜新厭舊 D.左顧右盼:東張西望
【解析】答案:D。題干中“南征北戰(zhàn)”與“東討西伐”都是指到處打仗,二者是近義關系且都為中性詞,“南”和“北”、“東”和“西”是反義關系,“征”和“戰(zhàn)”、“討”和“伐”是近義關系。A項中“萬紫千紅”與“姹紫嫣紅”都是指百花齊放,形容色彩斑斕、五顏六色,二者是近義關系,但“萬”和“千”不是反義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B項中“古往今來”指從古到今,屬于時間維度,“天南地北”指從南到北,屬于空間維度,二者不是近義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C項中“朝三暮四”與“喜新厭舊”都是指不專一、花心,拋棄原來的喜歡新的,二者是近義關系,但“三”和“四”不是近義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含貶義,排除;D項中“左顧右盼”和“東張西望”都是指到處看,二者是近義關系,且“左”和“右”、“東”和“西”是反義關系,“顧”和“盼”、“張”和“望”是近義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一致,故正確答案為D。
例2.抄襲 對于 ( )相當于 ( ) 對于 誠信
A. 復制 善良 B. 創(chuàng)新 欺詐 C. 臨摹 腐敗 D. 創(chuàng)造 智慧
【解析】答案:B。首先觀察題干給出的兩個詞語,“抄襲”和“誠信”,兩者之間沒有必然關系,并且是括號式,需要用帶入排除方法,“抄襲”是不好的行為,而“誠信”是社會提倡的一種良好的風氣。A項中抄襲和復制屬于近義詞關系,但抄襲是貶義詞,復制是中性詞。善良和誠信都是褒義的,但兩者之間沒有關系,排除A項;C項與A項類似,臨摹和抄襲含有近義的成分,但腐敗和誠信沒有關系,排除C項;D項,創(chuàng)造含有創(chuàng)新的意思,與抄襲屬于反義關系,但智慧和誠信之間沒有聯(lián)系,排除D項,故正確答案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