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濟部分的內(nèi)容在事業(yè)單位考試中是容易出現(xiàn)的常規(guī)考點,這一部分的考點往往難度適中,但是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些觸及大家知識點盲區(qū)的詞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加強積累就顯得尤為重要。今天中公教育小編給大家介紹的就是經(jīng)濟學名詞——需求。
一、需求的含義
需求是在一定的時期,在一既定的價格水平下,消費者愿意并且能夠購買的商品數(shù)量。需要注意的是,在學習專業(yè)領(lǐng)域的專有名詞時,應盡量將專業(yè)詞匯的含義和日常生活中的含義相區(qū)分。
日常生活中講的需求更多單指“我想要”也即“愿意”,而在經(jīng)濟學中需求不僅強調(diào)“我想要”及“愿意”,同時也強調(diào)“我能夠”即“能夠購買”。因此關(guān)于經(jīng)濟學中的需求的概念,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只有兩個關(guān)鍵詞“愿意”且“能夠”。
二、影響需求的因素
好讀書,更應求甚解。知道了需求是什么之后,還要了解一下究竟什么東西會影響到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在研究某一影響因素時應當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進行,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5個方面:
1.商品本身價格。一般而言,商品的價格與需求呈反方向變動,即價格越高,需求越少,反之亦然。例如,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某品牌手機價格從3000元漲到5000元,消費者對其需求會降低。
2.相關(guān)商品價格
這里研究的是相關(guān)商品價格的變化對本商品需求的影響,即價格和需求之間的關(guān)系。相關(guān)商品主要包括兩種:互為替代品和互補品。
替代品。所謂替代品是指使用價值相近,可以互相替代來滿足人們同一需要的商品,比如牛肉和羊肉,高鐵和飛機等。一般來說,替代品的價格和本商品需求呈反方向運動,替代品的價格越高,本商品的需求越低,反之亦然。
互補品。所謂互補品是指使用價值上必須互相補充才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商品,比如汽車和汽油、家用電器和電等。一般來說,互補品的價格和本商品需求呈同方向運動,互補品的價格越高,本商品的需求越高,反之亦然。
3.消費者的收入水平。一般來說,消費者的收入水平和需求呈同方向運動。消費者收入提高,有更多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費,會增加商品的需求,反之亦然。
4.消費者的偏好。一般來說,消費者的偏好和需求呈同方向運動。當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強時,該商品的需求就會增加,相反偏好程度減弱,需求就會減少,典型如粉絲經(jīng)濟。
5.消費者的預期。這里消費者的預期主要指的是對未來商品的價格的預期。一般來說,消費者的預期和需求呈同方向運動。當消費者預期某種商品的價格即將上升時,消費者更傾向于提前購買,需求上升。反之,就會減少對該商品的預期需求。例如,臨近雙十一,消費者預期商品價格會下降,所以現(xiàn)階段的需求也會相應下降。
【例題】(單選)對于兩種物品,如果一種物品價格的上升引起另外一種物品需求的增加,則這兩種物品互為替代品,下列各組物品互為替代品的是:
A.洗衣粉和肥皂 B.乒乓球和乒乓球拍
B.手機和充電器 D.臺燈和燈泡
【答案】A。解析:本題主要考察影響需求因素中的相關(guān)商品的價格。A選項洗衣粉和肥皂互為替代品,在日常生活中,一般用了洗衣粉就可以不用肥皂,反之亦然。BCD為互補品,兩者放在一起才能起作用,一方價格的上升會導致對其需求的下降,又因為二者放在才能使用,所以導致一方價格的上升引起另一方物品需求的下降。故本題答案為A。
生而有涯,學也無涯。需求知多少,今天你學會了嗎?每天一課,中公教育小編伴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