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web/img/banner_ad_1.jpg)
行測常識:六大圣賢、五大淡水湖、八大戰(zhàn)爭
【常識積累】古代六大圣賢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圣人”指知行完備、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無限存在??偟膩碚f,“才德全盡謂之圣人”。這個詞語最初出于對“至善”“至美”的人格追求,所以圣人的原意,是專門指向完美的。但后來的諸子百家,乃至古今各種宗教、學派,也都有自己認定的圣人,如道家的黃老列莊,儒家的堯舜孔孟,墨家的大禹等圣人是受到后世公認的。其他各行各業(yè)也都有自己所推崇備至的圣賢多達30余人。
1.書圣—王羲之王羲之,字逸少,東晉時期書法家。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后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后為會稽內(nèi)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于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2. 畫圣—吳道子吳道子(約680年—759年),又名道玄,唐代著名畫家,畫史尊稱畫圣。漢族,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少孤貧,年輕時即有畫名。曾任兗州瑕丘(今山東滋陽)縣尉,不久即辭職。后流落洛陽,從事壁畫創(chuàng)作。開元年間以善畫被召入宮廷,歷任供奉、內(nèi)教博士、寧王友。曾隨張旭、賀知章學習書法,通過觀賞公孫大娘舞劍,體會用筆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鳥獸、草木、樓閣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長于壁畫創(chuàng)作。代表畫作《送子天王圖》。
3. 茶圣—陸羽陸羽(733—804),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苧翁,東岡子,唐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jīng)》聞名于世,對中國茶業(yè)和世界茶業(yè)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被譽為“茶仙”,奏為“菘圣”,奉為“茶仙”,祀為“茶神”。
4. 武圣—關羽關羽(生年不詳—220年),本字長生,后改字云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被稱為“美髯公”。關羽去世后,逐漸被神化,民間尊其為“關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圣大帝”,崇為“武圣”,與“文圣” 孔子齊名。《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中的“義絕”。
5. 草圣—張旭、懷素張旭(685年?—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唐代書法家,擅長草書,喜歡飲酒,世稱“張顛”,與懷素并稱“顛張醉素”,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并稱“吳中四士”,又與賀知章等人并稱“飲中八仙”,其草書則與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并稱“三絕”。懷素(737-799年),俗姓錢,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書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稱“草圣”。自幼出家為僧,經(jīng)禪之暇,愛好書法,與張旭齊名,合稱“顛張狂素”,形成唐代書法雙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國草書史上兩座高峰。傳世書法作品有《自敘帖》《苦筍帖》《圣母帖》《論書帖》《小草千文》諸帖。
6. 科圣—張衡張衡(78年—139年),字平子。漢族,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zhèn))人,南陽五圣之一,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并稱漢賦四大家。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shù)學家、發(fā)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張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fā)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發(fā)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譽為“木圣”(科圣),由于他的貢獻突出,聯(lián)合國天文組織將月球背面的一個環(huán)形山命名為“張衡環(huán)形山”,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后人為紀念張衡,在南陽修建了張衡博物館。
【常識積累】我國五大淡水湖
1、鄱陽湖
鄱陽湖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面積3960平方公里,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湖的西北是避暑勝地廬山。
鄱陽湖古稱彭蠡、彭澤、官亭湖,地處江西省的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上承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水五河之水,下接中國第一大河—長江。湖面以松門山為界,分南北兩部分,南部主湖區(qū)寬廣,湖水較淺,長約133公里,最寬處達74公里;北部狹長,為入江水道,湖水較深,長40公里,最窄處約2.8公里,在湖口注入長江?! ?/span>
鄱陽湖是一個季節(jié)性變化巨大的吞吐型湖泊,洪水期與枯水期面積、蓄水量差異懸殊。年內(nèi)水位變幅在9.79~15.36米,絕對水位變幅達16.69米。每年春夏之交,湖水猛漲,水面迅速擴大,煙波浩渺;到了冬季,湖水劇降,洲灘裸露,湖面僅剩幾條蜿蜒的水道,形成“洪水一片、枯水一線”的景觀。
鄱陽湖是白鶴的世界,水鳥的天堂。"鄱陽湖畔鳥天堂,鷸鸛低飛鶴鷺翔;野鴨尋魚鷗擊水,叢叢蘆葦雁鵠藏"。鄱陽湖是白鶴等珍稀水鳥的重要棲息地,每年秋末冬初,從俄羅斯西伯利亞及中國東北等地,飛來成千上萬只候鳥到鄱陽湖過冬。如今,鄱陽湖保護區(qū)內(nèi)鳥類已達300多種,近百萬只,其中珍禽50多種,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保護區(qū),世界上現(xiàn)有白鶴大約為4000多只,其中90%在鄱陽湖過冬。
2、洞庭湖
洞庭湖位于我國湖南省北部,長江荊江河段以南,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水面面積為2625平方公里。洞庭湖是長江的過水湖,南面收納湘江、資水、沅水和澧水“四水”匯入,北與長江相連,通過松滋、太平、藕池“三口”吞納長江洪水,調蓄后由東面的城陵磯再次匯入長江干流。
洞庭湖,古稱云夢、九江和重湖,處于長江中游荊江南岸,跨岳陽、汩羅、湘陰、望城、益陽、沅江、漢壽、常德、津市、安鄉(xiāng)和南縣等縣市。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
歷史上洞庭湖曾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昔日號稱“八百里洞庭”。“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边@是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一文中對洞庭湖的描寫。然而時過境遷,由于大量泥沙淤塞、圍湖造田,洞庭湖現(xiàn)已分割為東洞庭湖、西洞庭湖、南洞庭湖、大通湖、目平湖和七里湖等部分。湖面積已經(jīng)大大縮小,以至于把“第一大淡水湖”稱號讓位于鄱陽湖。
3、太湖
太湖位于長江三角洲的南緣,古稱震澤、具區(qū),又名五湖、笠澤,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水面面積為2338平方公里,位于長江三角洲的南緣,橫跨江蘇、浙江兩省,北臨無錫,南瀕湖州,西依宜興,東近蘇州,其西側和西南側為丘陵山地,東側以平原及水網(wǎng)為主,湖面形態(tài)猶如向西突出的新月,湖底地勢由東向西傾斜、湖盆呈淺碟形。
太湖湖岸線總長405千米,平均水深1.94米,主要水源來自于浙江省天目山的苕溪和江蘇宜溧山地北麓的荊溪。太湖水由北東兩面70多條河流下泄至長江,主要有下游的婁江、吳淞江、黃浦江,其中黃浦江是最大泄水河道,占總出水量的70%~80%。
4、洪澤湖
洪澤湖,中國第四大淡水湖,水面面積為2069平方公里。洪澤湖,位于淮河下游,江蘇省淮安市西北部,是“南水北調”工程東線部分的過水通道。洪澤湖的形成始于地殼斷裂形成的凹陷,黃河奪淮是形成洪澤湖雛形的客觀因素。
5、巢湖
巢湖位于皖中,地屬合肥,連淮通江,東西長55公里,南北寬22公里,常年水域面積約760平方公里,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宛如一面寶鏡鑲嵌在江淮大地,有“八里湖天”之稱,為巢湖國家風景名勝區(qū)主體區(qū)域。
巢湖是我國重要的漁業(yè)基地,出產(chǎn)的銀魚、蝦米、螃蟹被譽為“三珍”。巢湖還是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重要濕地,已被列為國家重要濕地,生活有鳥類等多種野生動物。2008年至2009年在湖區(qū)的調查共發(fā)現(xiàn)鳥類15目33科103種,其中屬于國家Ⅱ級重點保護的鳥類3種,安徽省地方重點保護鳥類33種。
練習題:( )位于長江三角洲的南緣,古稱震澤、具區(qū),又名五湖、笠澤,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
A、洪澤湖
B、巢湖
C、太湖
D、洞庭湖
【解析】C。A項錯誤,洪澤湖,是我國著名的五大淡水湖之一。地處淮河下游、蘇北平原中部,西納淮河巨浪,東泄長江、黃海。
B項錯誤,巢湖曾稱南巢、居巢湖,俗稱焦湖,是位于長江中下游的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安徽省中部,由合肥、巢湖、肥東、肥西、廬江二市三縣環(huán)抱。
C項正確,太湖,位于長江三角洲的南緣,古稱震澤、具區(qū),又名五湖、笠澤,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橫跨江、浙兩省,北臨無錫,南瀕湖州,西依宜興,東近蘇州。
D項錯誤,洞庭湖,古稱云夢、九江和重湖,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處于長江中游荊江南岸,跨岳陽、汨羅、湘陰、望城、益陽、沅江、漢壽、常德、津市、安鄉(xiāng)和南縣等縣市。
故正確答案為C。
【常識積累】歷史著名八大戰(zhàn)爭
一、牧野之戰(zhàn)
年代:周朝(周武王 VS 商紂王)
概述:周武王伐紂的決勝戰(zhàn),商紂王兵敗自焚,商朝滅亡
成語:臨陣倒戈
二、長勺之戰(zhàn)
年代:春秋(齊國 VS 魯國)
概述:齊國軍勢大,魯國曹劌強,魯國獲勝
成語:一鼓作氣
三、桂陵之戰(zhàn)、馬陵之戰(zhàn)
年代:戰(zhàn)國(齊國 VS 魏國)
概述:齊國孫臏與魏國龐涓的斗智戰(zhàn),齊國均獲勝
成語:圍魏救趙
四、長平之戰(zhàn)年代:戰(zhàn)國(秦國 VS 趙國)
概述:趙國臨陣換帥,秦國暗用白起,秦軍獲勝,坑殺趙軍40余萬人3.
成語:紙上談兵
五、巨鹿之戰(zhàn)年代:秦末(項羽 VS 秦朝)
概述:項羽不留后路以少勝多,戰(zhàn)勝并活埋二十多萬秦軍
成語:破釜沉舟、作壁上觀
六、官渡之戰(zhàn)年代:東漢末年(曹操 VS 袁紹)
概述:曹弱而袁強,曹夜襲烏巢絕袁糧草而勝,奠定統(tǒng)一北方基礎
成語:倒屣相迎
七、赤壁之戰(zhàn)年代:東漢末年(孫劉聯(lián)軍 VS 曹操)
概述:孫劉聯(lián)軍弱而曹強,聯(lián)軍火燒戰(zhàn)船大破曹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
成語:草船借箭、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八、淝水之戰(zhàn)年代:東晉(東晉 VS 前秦)
概述:東晉弱而前秦苻堅強,東晉借長江天險以少勝多,前秦自此衰敗
成語:投鞭斷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例1】“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yǎng)以成”。這方面有很多鮮活生動的事例。始建于戰(zhàn)國時期的都江堰,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就是根據(jù)岷江的洪澇規(guī)律和成都平原懸江的地勢特點,________建設的大型生態(tài)水利工程,不僅造福當時,而且________。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span>
A、因勢利導 澤被后世
B、因地制宜 經(jīng)久不衰
C、順勢而為 利在千秋
D、物盡其用 歷久彌新
【解析】A。本題可從第二空破題。【澤被后世】指恩惠遍及到后代的人民。【經(jīng)久不衰】指精神飽滿的狀態(tài),身體健壯的外表,或幼年期到成年期之間的時期的精神特征;青年人的活力或朝氣?!纠谇铩恐缸鲆患虑椋渌a(chǎn)生的利益將惠及千秋萬代?!練v久彌新】指經(jīng)歷長久的時間而更加鮮活,更加有活力,更顯價值?;蛘呤侵敢粯訓|西不因時間而變舊,變腐,反而更加有活力,更顯價值,比新的還要好。
根據(jù)橫線處的“不但...而且”可知,橫線處詞匯與造福當時構成遞進關系,則橫線處要體現(xiàn)造福的面更廣、時間更久的意思。經(jīng)久不衰沒有體現(xiàn)“造?!被颉坝幸妗钡囊馑?,排除B。歷久彌新強調保有活力和價值,不能與“造福當時”形成遞進關系,排除D。澤被后世強調對后世也有好處,利在千秋強調利益惠及后代,均可以“造福當時”形成遞進關系。
第一空:【因勢利導】指順著發(fā)展的趨勢加以引導?!疽虻刂埔恕恐父鶕?jù)不同地區(qū)的具體條件,制定相應的妥善措施?!卷槃荻鵀椤恐缸鍪乱槕绷鳎灰鎰荻??!疚锉M其用】指充分發(fā)揮各種東西的功用。
橫線上詞語搭配“大型生態(tài)水利工程”,對應前面“根據(jù)岷江的洪澇規(guī)律和成都平原懸江的地勢特點”,即大型生態(tài)水利工程是根據(jù)岷江的洪澇規(guī)律和成都平原懸江的地勢特點建設而成的,即橫線處要體現(xiàn)因為規(guī)律或地勢特點不同而進行建設的意思。對比AC,因勢利導可以體現(xiàn)根據(jù)具體的發(fā)展趨勢而加以引導的意思,與前文內(nèi)容相對應,A符合語境;順勢而為側重強調的是順應潮流,即潮流趨勢怎么走就怎么做,不能體現(xiàn)根據(jù)規(guī)律和地勢特點進行建設的意思,排除C。故本題答案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