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web/img/banner_ad_1.jpg)
面試技巧:觀點題、應變能力題、政策理解題作答技巧
觀點題如何明確自身觀點
在面試題中,常常會遇到觀點題,一般表現形式為“……有人說……也有人說……,對此你怎么看”。這類題目,我們不僅要分析題干話題也要分析回應題干的觀點??脊偻ㄟ^此類題目的考察,主要是看考生對于話題的認知以及能否透過題干觀點清晰表達自身觀點,以此判斷考生綜合分析能力是否合格。
例題展示
某市將周一設置為無會日,有人認為有助于基層減負,有人認為這會產生新的形式主義,對此你怎么看?
【存在問題】
1.自身觀點沒有亮明??忌诜治鲎鞔饡r,只是分別回應了題干觀點。例如“有人認為有助于基層減負我認為是有道理的……;也有人說會產生新的形式主義我認為也是會存在的……”緊接著就提對策如何做,全程并沒有自身觀點。
2.自身觀點模棱兩可。只是看到題干觀點的表面,好像每個觀點都有一定道理,而并沒有深層次理解話題,不知道自身觀點到底應該是什么。例如“我認為兩種觀點都有一定道理,我們應該理性看待”。
3.自身觀點不夠恰當。一般題目中,兩種觀點都有一定理論依據,考生作答時則存在自身觀點表達不符合社會實際或并沒有站在政府角度從公務員身份出發(fā),去思考核心話題想表達什么。例如“我認為應該取消,正常周一開會”。
【如何明確自身觀點深刻作答】
1.跳出題干觀點理解核心話題本質:對于本題我們應思考:周一不開會,是否等同于形式主義就不存在了?反之,周一開會一定就是形式主義?顯然并不等同,開會發(fā)文本身不是形式主義,形式主義主要是指工作脫離實際。所以,對于每道題的題干話題我們要有自身的思考和理解。
2.結合社會實際站在政府角度思考:“周一無會日”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有踐行,如廣西就有設置,該做法目的是為了給基層干部更多時間沉下心來解決實際問題,是基層有所作為的表現,應該肯定其初衷,當然我們也要從實際出發(fā),確實需要開會也應有相關申請流程允許開會,不能存在“周一不開周二開”的現象。所以,我們應該從實際出發(fā)表明恰當的觀點。
3.答題開頭即可清晰亮明自身觀點:對于本題,我們就可以在開頭表明“我認為開會發(fā)文本身不是形式主義,形式主義是指脫離實際的表現,我們要積極落實減少文山會海的工作,當然,也不應僅僅局限于周一,要從實際出發(fā)開簡短有效的會”的觀點。然后再進一步展開分析。所以,觀點題在開頭即可向考官清晰表達自身明確的觀點。
以上就是跟大家分享的觀點題如何明確自身觀點,在作答此類題目時,要做到對于話題有自身的思考,以及結合社會實際明確表達自身觀點,并讓自身觀點有一定深刻性。
如何縮短面試思考時間
參加公考結構化的面試,在面試備考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個很棘手的問題,思考時間過長。這一問題是很多考生非常難以攻克的問題。這一問題會在考生備考的初期出現,能否快速的解決問題,關乎考生的作答節(jié)奏和成績優(yōu)劣??s短思考時間只要訓練方法得當,是可以短時間內做到的。下面就給大家提供控制思考時間的方法,幫助各位考生縮短思考時間。
方法一:盡快厘清答題思路
所謂答題思路是思考面試題目的方法和途徑,有了這個方法考生看到題目以后就會有解題的“抓手”。比如:題目給出了消極的社會現象,問對現象的看法,如果考生知道應該思考這一現象的消極影響和原因,那么考生的思考就有了方向。所以考生在拿到題目以后思想就會有起點,思考時間自然會大大降低。很多考生在不了解答題思路的情況下,最開始都沒有想法,不知道該如何思考,等想明白要從什么角度開始作答題目時間已經過去很久了,這個無形中會浪費很多時間??忌趥淇嫉倪^程中就要注意,準備好各種題型的答題思路,反復記憶,厘清了思路,自然會縮短思考時間。
方法二:減少猶豫和糾結
在面試考試的過程中考生的猶豫和糾結會浪費掉大量的思考時間。比如考生在考試的過程中會有以下幾個方向的典型問題:在思考的過程中邊想邊否定自己的內容,覺得自己想的不符合題意,然后重新思考;在想出來題目的答案以后,覺得還可以有更多更好的內容,想了半天也沒有新內容產生;思考題目總覺得自己遺漏了信息,反復觀看題目。這些無形之中都耗費了大量的思考時間。這也是思考超時的重要原因之一。考生在思考題目過程中要注意讓自己的心態(tài)果斷,在了解答題思路的情況下,盡快確定答題內容,要給自己信心,相信自己的答題內容,果斷的心態(tài),相信自己,是減少猶豫和糾結的實際方法。
方法三:養(yǎng)成好的思考習慣
所謂思考習慣是指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的思維方式。比如:考題中考出古文,有考生在高壓狀態(tài)下對問題沒有把握,進而斷章取義去理解。等考生壓力逐漸釋放以后考生會發(fā)現自己的思考不符合題意,然后考生會再從頭開始思考。這些就是不好的習慣??忌⒁?,平時要學會養(yǎng)成好的思考習慣,深入了解每種題型的應對思路,同時培養(yǎng)自己的政府思維、陽光心態(tài)、辨證思維等,這樣即使在高壓狀態(tài)下,也可以通過本能來做出最恰當的反應。
考生要注意,思考時間問題,不容小視,我們需要通過訓練來縮短思考時間,這樣考生才能在考試中展示出文思敏捷的一面。希望各位考生能勤加練習,縮短思考時間。
公務員面試應變能力題解題技巧
結構化面試考察的能力很多,其中關于應急應變能力,很多同學摸不著頭腦,在答題的過程中無處下手,不知道該如何找到并解決問題。所以考官就會覺得這名考生缺乏實際工作能力,最后導致面試減分。那么如何讓考官覺得你答題有邏輯有干貨不丟分?為各位考生整理總結出三大注意事項:
一、注重審題—審題要全
應急應變類的題干中經常會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但同學們經常只能審出來一到兩個問題,導致只能快速簡單地答完。如在鄉(xiāng)道上一輛滿載橙子的大貨車發(fā)生側翻,周圍的村民哄搶散落在地的橙子,你作為村干部,在這種情況下,會如何處理此事。很多同學在解答此題目時會只看到要解決群眾哄搶橙子的問題,但是題目中隱藏著很多必須引起關注的問題,如火車發(fā)生側翻,駕駛的司機是否受傷?貨車在馬路上側翻以及在馬路上哄搶橙子,是否存在交通隱患,發(fā)生二次傷害?這些題干未明確表明的隱藏問題很多同學會有所疏忽。所以在應急應變題地審題過程中要把自身代入進去,環(huán)視全局,多角度發(fā)散,從主體,時間,空間等維度尋找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注重條理—答題要順
應急應變本質是考察考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人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所以做事情都有輕重緩急之分。因此面試答題是否有邏輯順序是考官注重的一個考察因素。故此,每位考生需在答題中注意總分,要點1,2,3的排列,這樣一方面能把題干中的問題都一一羅列解決,體現全面度;另一方面能讓考官聽著舒服,展現自身的條理性和邏輯思維,能夠給自己加分。同時,1,2,3的排列順序要按照合理的解決問題的順序去展開,還是貨車翻車這道題。第一時間一定要了解司機情況,是否受傷,并安撫情緒,第二要聯(lián)系其他村干部設立警示牌,引導其他車輛減速慢行,維護交通執(zhí)行。再考慮橙子追回等問題,才更符合工作實際中解決問題的場景和邏輯。
三、注重可行性—措施要行
除了要把問題審全并且做好排序,還要把問題解決好,這個時候就涉及到面對各種各樣的人物關系和問題,你能怎么做,你要怎么做,你會怎么做,體現出你的意識及執(zhí)行力。
應急應變題分為一般突發(fā)類和公共危機類。一般突發(fā)類主要是指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突發(fā)事件,考察的是考生兩方面認識:一是對正常工作秩序的重視,所以解決的措施要避免對原有工作計劃造成不利影響;二是題干中的突發(fā)問題通常會與職業(yè)服務及群眾,同事,領導多個人物關系具有緊密的聯(lián)系,所以解決問題時要考慮人物間的合理性,事件解決的可操作性。比如輿情題,網上有人說你的單位服務態(tài)度不好,領導讓你去處理。這個時候大家都會想到要發(fā)公告,但其實每個單位都有專人發(fā)公告的部門,我們要做的不是自己去發(fā)公告,而是統(tǒng)籌協(xié)調工作,這樣才符合負責人的身份。
公務員面試政策理解題的意義分析實現個性化
政策理解題往往考查了考生的綜合知識積累,除了要對政策題干信息進行充分解讀之外,還需要能夠對國家的熱點、政策有充分的認識,能夠結合當下時代的主要矛盾和政府發(fā)展方向發(fā)力分析,才能真正體現分析的深度和廣度,又能夠契合實際需要,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本次重點談談如何實現個性化的意義分析。
例題展示
2021年8月27日,市場監(jiān)管總局研究起草了《醫(yī)療美容廣告執(zhí)法指南(征求意見稿)》,擬對十項行為進行依法整治。對此,你怎么看?
【常見問題】
在分析意義時,許多同學往往會比較被動的分析醫(yī)美整治對于“消費者、商家、政府”的意義,雖然此種分析并不會有太大的錯誤,但是實際效果來看一方面過于單薄,另一方面也趨于雷同,難以體現個性化的要求。
【解決建議】
1.結合政策相關主體分析
充分結合消費者,商家、政府的在醫(yī)美行業(yè)的中的角色定位,進行細致分析,體現分析的個性化。如:(1)全面保護消費者權益。政策的出臺能夠嚴把廣告發(fā)布關、內容質量關,并通過法令明確相關規(guī)定,保障消費者消費權益。(2)顯示出市場監(jiān)管部門堅決維護醫(yī)美廣告市場秩序的決心。對于重塑政府監(jiān)管形象、提升監(jiān)管公信力有著推動的作用。(3)優(yōu)化行業(yè)形象。從內容、資質等方面對醫(yī)美廣告執(zhí)法提出細化要求,意見更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根治虛假廣告頑疾,促進醫(yī)美行業(yè)發(fā)展。(4)凈化社會風氣。引導消費者形成正確價值觀。幫助消費者了解醫(yī)美內幕,并幫助消費者扭轉不良認知,形成社會良好風氣。
2.結合具體手段分析
題干中提到了“研究起草了”、“擬對十項行為進行依法整治”,因此,可以思考市場監(jiān)管總局啟示并非盲目著手,而是經過仔細研究推進政策,所以也可分析“(5)展現政府精細化治理的嚴謹細心,對后續(xù)其他行業(yè)整治也能發(fā)揮借鑒參考作用”。
當然,意義分析并非死板的套用,而是要充分你結合政策的背景、手段進行分析,在實際運用過程中,還是要能夠靈活使用方法,充分展現自己對題目的不同見解及知識覆蓋,從而實現個性化。
如何分析道理的重要性
在結構化面試中,哲理故事類題目出現的頻率并不是很高,但是對于考生而言這類題型的難度卻不小。這類題型的最大特點就是通過講述一個故事、原理、效應或數學公式從而闡明道理,讓考生圍繞道理談理解和認識,從而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維發(fā)散能力。
那么,對于考生而言,難點到底是什么呢?通過我們與考生的交談得知難點可能有很多,比如得出的道理不精準、道理過于單一、道理的分析過于單薄、踐行落實“假大空”、與崗位匹配度不高等。在此,著重為大家講解如何運用事例解決道理的重要性分析過于單薄的問題。
事例論證的重要性
為什么要用事例論證道理呢?第一,舉例論證是議論文中的一種方法,運用事例可以將道理的重要性通俗易懂地進行說明。因為每個人的思維方式和邏輯是不一樣的,如果都是用道理或理論進行闡述,可能會導致考官不能真正理解考生的意思,進而出現偏差。第二,運用事例可以提高答題的人情味,把冷冰冰的道理用鮮活的例子分析,會顯得整個答題過程充滿感情,真正把面試變成了與考官的交流,進而實現以情動人。
常見問題及解決
在了解了例證的意義之后,該如何運用事例進行道理重要性的分析呢?我們針對大家常見的問題進行一一解答。
第一,事例如何積累?
事例的選擇其實是非常多的,一般可以分為名人事跡(古今中外、正面負面都可)、個人經歷(正面負面都可)、社會現象(正面負面都可),但是大家出現的問題就是沒有儲備的事例或者事例過于老舊,所以需要各位考生進行實時事例的積累和儲備,可以多去關注感動中國人物、“七一勛章”獲得者、基層風采人物、習近平總書記表彰人物等,除此之外還推薦大家多去關注人民網、學習強國、共青團中央等新媒體平臺,進行社會現象的積累。最后,如果大家自身有匹配的經歷也可以使用,但是建議大家一定要先行判斷,自身經歷能否支撐起道理,否則經歷過于普通就會導致道理論證不充分。
如何高效積累事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事例并不是只能服務于一個道理的論證,可能會適用多個道理。比如,張桂梅校長的事例,既可以論證“艱苦樸素、無私奉獻”、“堅持不懈、奮斗不止”,還可以論證“為國盡力、為民謀利”、“責任擔當、初心使命”。所以,建議考生在積累事例時,將事例體現出的精神品質一一進行分析整理,從而實現舉一反三。
第二,事例如何運用?
面試一道題目的作答時間應該控制在2分鐘左右,也就是說事例的講述應該控制在半分鐘以內,這就需要大家學會將事例進行縮減,縮減時建議大家按照“主體+處境+做法+結果+回扣道理”的思路進行運用,通俗地講就是講清楚“誰在什么處境下做了什么事情,取得了什么結果,回扣一下道理”。比如,運用張桂梅校長例子論證“勤儉節(jié)約無私忘我”,“張桂梅校長永遠把學生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學生缺什么自己給什么,送錢送衣服、日夜照顧、到處籌措資金,自己卻只舍得吃饅頭面條,剩下的錢都用在了教育和慈善事業(yè),被孩子們稱為張媽媽。正是張桂梅校長的勤儉與無私,成為了貧困地區(qū)孩子們的希望和靠山”。
有時有的考生恰好對某一個道理積累的例子比較多,想多用幾個例子進行論證,這是完全可以的,但是也需要注意一下時間,多個例子的話就需要對事例進一步縮減形成排比。比如用多個事例論證“奉獻”:“不懼碾作塵,無意苦爭春,你是崖磐的桂,雪中的梅。”張媽媽一生奉獻給基層教育和慈善事業(yè);“步履蹣跚與時間賽跑,只想為患者多贏一秒,身患絕癥與新冠周旋,不顧親人已淪陷?!比嗣裼⑿蹚埗ㄓ顚⒀庵|奉獻給患者和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洪水洶涌,你是浪尖上的逆行者,大雨過后,你是天空中燦爛的晚霞?!毕绬T陳陸不顧個人安危將年輕的生命奉獻給洪水中的老百姓……正是是各行各業(yè)的奉獻者,才令社會如此溫暖、群眾如此安心。
最后,希望大家能夠根據以上的技巧進行例證的積累,面對哲理類題目時做到得心應手、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