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精99精产国高潮|国产视频一二区|中文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福利在线第一页高清区无码在线

banner_ad_1
行測常識積累
2021-12-22 02:21
來源:政華教育

行測常識積累

1.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領黨掌握或影響下的北伐軍2萬多人,在南昌舉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chǎn)黨獨立地領導革命戰(zhàn)爭,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

2.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漢口秘密召開緊急會議,清算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并選出以瞿秋白為首的中央臨時政治局。

3.1927年9月9日毛澤東領導發(fā)動秋收起義,10月7日,毛澤東率部到達寧岡縣茅坪,開始了創(chuàng)建井崗山革命根據(jù)地。

4.1934年10月,中共中央機關和中央紅軍撤離根據(jù)地,向西突圍,開始長征。

5.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貴州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批評了博古、李德的錯誤,增選了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和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標志著中國共產(chǎn)黨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6.辛亥革命于1911年10月爆發(fā),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宣告成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使統(tǒng)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就此結束,民主共和國的觀念從此深入人心。

7.1917年爆發(fā)的俄國十月革命,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

8.五四運動爆發(fā)于1919年5月,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9.1920年8月,上海共產(chǎn)黨組織正式成立,陳獨秀任書記。同年10月,北京共產(chǎn)黨組織成立,李大釗任書記。

10.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最后一天會議轉移至浙江嘉興南湖舉行,大會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chǎn)黨,黨的綱領是“以無產(chǎn)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chǎn)階級”,“采用無產(chǎn)階級專政,以達到階級斗爭的目的——消滅階級”,“廢除資本私有制”。大會選舉產(chǎn)生了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為書記。黨的一大宣告中國共產(chǎn)黨正式成立。

11.1922年7月,中國共產(chǎn)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提出了黨的最高綱領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共產(chǎn)主義,但在現(xiàn)階段的綱領即最低綱領是: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tǒng)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這樣,二大就在全國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12.1923年6月,黨的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大會決定共產(chǎn)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實現(xiàn)國共合作。

13.商鞅變法

戰(zhàn)國時期秦國的秦孝公即位以后,決心圖強改革,便下令招賢。商鞅自魏國入秦,并提出了廢井田、重農(nóng)桑、獎軍功、實行統(tǒng)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fā)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為左庶長,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兩次實行以“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zhàn)斗,實行連坐之法”為主要內容的變法。經(jīng)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jīng)濟得到發(fā)展,軍隊戰(zhàn)斗力不斷加強,發(fā)展成為戰(zhàn)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14.管仲變法

管仲變法指春秋時期管仲在齊國的改革。管仲在任內大興改革,富國強兵,重視商業(yè)。其結果使齊國強盛,齊桓公確立霸業(yè)。

15.王安石變法

王安石變法是宋神宗時期,王安石發(fā)動的旨在改變北宋建國以來積貧積弱局面的一場社會改革運動。變法自熙寧二年(1069年)開始,至元豐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結束,故亦稱熙寧變法、熙豐變法。

王安石變法是有深刻的歷史背景的。一方面是三大矛盾突出;另一方面是“三冗”危機嚴重。三大矛盾分別為:階級矛盾尖銳:北宋初年,宋朝統(tǒng)治者由于對土地兼并采取“不抑兼并”態(tài)度,導致三分之一的自耕農(nóng)淪為佃戶和豪強地主隱瞞土地,致使富者有田無稅、貧者負擔沉重,連年的自然災害加劇了農(nóng)民苦難,因而造成各地農(nóng)民暴動頻繁民族對立嚴重:北宋與西夏和遼國發(fā)生多次戰(zhàn)爭;統(tǒng)治集團內部矛盾突出改革派與守舊派斗爭激烈。而“三冗”危機指的是冗官、冗兵、冗費。

王安石變法從五個方面去著手的:一是機構改革二是稅賦改革;三是興修水利;四是軍隊改革;五是科舉改革。王安石的變法對于增加國家收入,有著積極的作用,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得以緩解。但改革最終失敗,其原因主要有:用人不當,出現(xiàn)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現(xiàn)象新法在一定程度上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宋神宗后期的動搖和去世,改革失去了重要的支持力量。

16.戊戌變法

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促進了思想解放,對社會進步和思想文化的發(fā)展,促進中國近代社會的進步起了重要推動作用。具體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主要領導人物的資產(chǎn)階級改良主義者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fā)展農(nóng)、工、商業(yè)等的政治改良運動。其最終目標,是推行君主立憲制。然而期后遭到慈禧太后與守舊派的反撲,發(fā)動了戊戌政變,戊戌變法僅僅經(jīng)歷103日就告終。

17.博鰲亞洲論壇

博鰲亞洲論壇成立于2001年2月27日,它是第一個總部設在中國的國際會議組織。博鰲亞洲論壇是在經(jīng)濟全球化進程加快和亞洲區(qū)域經(jīng)濟合作迅速發(fā)展的背景下成立的。1998年,菲律賓前總統(tǒng)拉莫斯、澳大利亞前總理霍克和日本前首相細川護熙提出建立“亞洲論壇”的構想。在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6個發(fā)起國的代表于2001年2月27日聚會博鰲,宣告成立博鰲亞洲論壇并通過《博鰲亞洲論壇宣言》。江澤民主席出席成立大會,向世界莊嚴承諾:作為東道國,中國政府將繼續(xù)為論壇的健康發(fā)展提供支持。

作為一個非官方、非營利、定期、定址、開放性的國際會議組織,博鰲亞洲論壇以平等、互惠、合作和共贏為主旨,立足亞洲,推動亞洲各國間的經(jīng)濟交流、協(xié)調與合作同時又面向世界,增強亞洲與世界其它地區(qū)的對話與經(jīng)濟聯(lián)系。目前博鰲亞洲論壇已成為亞洲及其他地區(qū)政治、工商和學術界領袖就亞洲及全球重要事務進行對話的平臺。

18.歐洲聯(lián)盟

歐洲聯(lián)盟是由歐洲共同體發(fā)展而來的,是一個集政治實體和經(jīng)濟實體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的區(qū)域一體化組織。1991年12月,歐洲共同體馬斯特里赫特首腦會議通過《歐洲聯(lián)盟條約》,通稱《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簡稱《馬約》)。1993年11月1日,《馬約》正式生效,歐盟正式誕生。歐盟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

19.亞太經(jīng)合組織

亞太經(jīng)合組織是亞太地區(qū)層級最高、領域最廣、最具影響力的經(jīng)濟合作機制。1989年11月5日至7日,澳大利亞、美國、日本、韓國、新西蘭、加拿大及當時的東盟6國在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舉行APEC首屆部長級會議,標志APEC正式成立。其宗旨是為本地區(qū)人民的共同利益保持經(jīng)濟增長和發(fā)展;促進成員間經(jīng)濟相互依存;加強開放的多邊貿(mào)易體制減少區(qū)域貿(mào)易和投資壁壘。

20.石油輸出國組織

1960年9月10日,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內瑞拉的代表在巴格達開會,決定聯(lián)合起來共同對付西方石油公司,維護石油收入,14日,五國宣告成立石油輸出國組織,簡稱“歐佩克”。隨著成員的增加,歐佩克發(fā)展成為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生產(chǎn)國的國際性石油組織。歐佩克總部設在維也納。

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宗旨是,協(xié)調和統(tǒng)一各成員國的石油政策,并確定以最適宜的手段維護其各自和共同的利益。在此基礎上,歐佩克自成立以來,致力于石油市場的穩(wěn)定與繁榮,并為保證石油生產(chǎn)者與消費者的利益實行了原油生產(chǎn)配額制。

21.我國的國體是人民民主專政,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我國的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

2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組織形式,是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chǎn)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jiān)督。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chǎn)生,對它負責,受它監(jiān)督。

23.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機構的組成部分,是國家機構中的一種。自1954年開始設立。主席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結合行使國家元首的職權,它對外代表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年滿四十五周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可以被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每屆任期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相同,連續(xù)任職不得超過兩屆。

2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zhí)行機關,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由下列人員組成:總理,副總理若干人,國務委員若干人,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國務院實行總理負責制。各部、各委員會實行部長、主任負責制。國務院每屆任期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相同。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連續(xù)任職不得超過兩屆。

25.中國的行政區(qū)域基本上劃分為三級,即?。ㄗ灾螀^(qū)、直轄市),縣(自治縣、市),鄉(xiāng)(民族鄉(xiāng)、鎮(zhèn))。具體如下:

1)全國分為省、自治區(qū)、直轄市;

2)省、自治區(qū)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

3)縣、自治縣分為鄉(xiāng)、民族鄉(xiāng)、鎮(zhèn)。

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qū)、縣。自治州分為縣、自治縣、市。

自治區(qū)、自治州、自治縣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26.中國外交五項原則

中國在處理同包括社會主義國家在內的一切國家的關系中,一貫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并在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許多國家建立和發(fā)展了友好合作關系。

1954年,中國同印度、緬甸共同倡導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五項原則的內容是: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幾十年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經(jīng)受了國際風云變幻的考驗,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在促進世界和平與國際友好合作方面發(fā)揮了巨大作用。

27.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內容

中國堅定不移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這一政策的基本目標是維護中國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國際環(huán)境,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其主要內容包括:中國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原則;中國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中國積極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jīng)濟新秩序;中國愿意在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所有國家建立和發(fā)展友好合作關系;中國實行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則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和地區(qū)廣泛開展貿(mào)易往來、經(jīng)濟技術合作和科學文化交流,促進共同繁榮;中國積極參與多邊外交活動,是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qū)穩(wěn)定的堅定力量。

28.中國文化符號:漢語、北京故宮、長城、蘇州園林、孔子、道教、孫子兵法、兵馬俑、莫高窟、唐帝國、絲綢、瓷器、京劇、少林寺、功夫、西游記、天壇、毛主席、針灸、中國烹飪。

29.中國位于北半球,北回歸線穿過南部。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3位。僅次于俄羅斯、加拿大,第4位為美國。約占世界陸地面積的1/15,差不多同整個歐洲面積相等。

30.中國陸上疆界從中朝邊界的鴨綠江起,到中越邊界的北侖河止,長達22000多千米,共有14個陸上鄰國。

31.我國有18000千米長的海岸線,自北向南瀕臨的近海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分別是韓國、日本、文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

32.我國陸地地形多種多樣,五種基本類型都有,但以山地33%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區(qū)包括山地、丘陵、崎嶇高原,山區(qū)總面積約占陸地總面積的三分之二。

33.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云貴高原是我國的四大高原,它們集中分布在地勢第一、二級階梯上。

34.四大盆地: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它們多分布在地勢的第二級階梯上。塔里木盆地是中國最大的內陸盆地,盆地中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中國最大的沙漠。準噶爾盆地呈不等邊三角形。柴達木盆地是中國地勢最高的盆地,東南多鹽湖沼澤。四川盆地是中國著名的紅土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稱,是中國各大盆地中形態(tài)最典型、緯度最南、海拔最低的盆地。此外,吐魯番盆地是中國地勢最低的盆地(最低點艾丁湖-154米)。

35.三大平原:我國地勢平坦、面積遼闊的平原主要分布在第三階梯上,其中,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國的三大平原。

36.島嶼與半島:臺灣島、海南島、崇明島分別是我國第一、第二、第三大島。舟山群島、廟島群島、澎湖列島、南海諸島是我國的四大群島。浙江省是我國島嶼分布最多的省。我國的半島自北向南有遼東半島、山東半島、雷州半島。

37.青海湖是我國第一大咸水湖,也是全國面積最大的湖泊,東部平原的湖區(qū)有著名的五大淡水湖群,它們是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和巢湖。長江是亞洲第一大河,黃河為亞洲第二大河。我國的河流總長度達226800公里,徑流總量約為26000億立方米,相當于全世界河川徑流總量的6.8%。

38.我國的季風氣候十分顯著,大半個中國都受季風氣候影響。主要有溫帶季風性氣候,亞熱帶季風性氣候,還有云南的西雙版納(受印度洋西南季風的控制和太平洋東南季風的影響)等部分地區(qū)的熱帶季風性氣候。另外,中國的西北地區(qū)由于身居內陸,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降水少。而西南地區(qū)是高原山地氣候。以秦嶺—淮河為界,以北為溫帶季風性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39.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為幾個主要方面:(1)季風氣候明顯,冬夏盛行風向有顯著的變化,隨季風的進退,降水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變化。(2)大陸性氣候強,影響的范圍廣,冬夏兩季的平均氣溫與同緯度其他國家或地區(qū)有較大差異,冬季氣溫低于同緯度地區(qū),夏季氣溫高于同緯度地區(qū),氣溫年較差大。(3)氣候類型復雜多樣,不僅地處溫帶、亞熱帶、熱帶各種氣候帶,而且由于地形崎嶇,往往在不同范圍內形成不同尺度的氣候差異。(4)水熱同期,利于農(nóng)牧業(yè)生產(chǎn),但氣候的穩(wěn)定性差,旱澇、低溫、凍害、臺風、冰雹等氣候災害發(fā)生的頻率高,影響范圍廣,防災減災的任務繁重。

40.我國氣候之最:我國最冷的地方在黑龍江的漠河鎮(zhèn);我國最熱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魯番盆地;我國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屬臺灣省的火燒寮;我國最干旱的地方當屬新疆、青海的大沙漠了;我國陽光最充足的地方是青海的冷湖。

微信
QQ
公眾號
微博
聯(lián)系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