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web/img/banner_ad_1.jpg)
2022公共基礎知識經濟知識: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又稱為擇一成本、替代性成本,是指企業(yè)為從事某項經營活動而放棄另一項經營活動的機會,或利用一定資源獲得某種收入時所放棄的另一種收入。另一項經營活動應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種收入即為正在從事的經營活動的機會成本。經濟學認為,資源都是稀缺的。一種資源,它的用途往往不止一種。通過對機會成本的分析,要求企業(yè)在經營中正確選擇經營項目,其依據是實際收益必須大于機會成本,從而使有限的資源得到最佳配置。
換句話說機會成本本質就是當在一些選擇時所付出的代價,所以在一些經濟學家甚至認為沒有選擇(機會)就沒有成本,一切成本都是機會成本,綜上所得我們可以得到一句總結性的最簡單的解釋就是在生產一單位的某種商品的機會成本是指生產者所放棄的使用相同的生產要素在其他生產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舉個簡單的例子:當某服裝廠商決定利用自己所擁有的經濟資源(生產要素)生產100頂帽子時,這就意味著該廠商不可能再利用相同的經濟資源來生產100件裙子或者100件褲子。這就是該廠商付出的代價,于是,可以說,生產帽子的機會成本是所放棄生產的裙子和褲子中價值最高的那一項。如果用商品的貨幣價值來代替對商品本身的表述,且假定100件裙子價值為1000元,100件褲子價值為2000元,則可以說,生產100頂帽子的機會成本就是其他生產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即2000元。
在生活中,有些機會成本可用貨幣來衡量。例如,創(chuàng)業(yè)者在手上資金一定時選擇開奶茶店就不能開飯館,選擇開飯館就沒有資金去開奶茶店,這些情況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頻繁出現(xiàn)的,這里機會成本就是放棄的開奶茶店或者開飯館的收益,這些收益通常都是可以用貨幣衡量的。但有些機會成本往往無法用貨幣衡量,例如,畢業(yè)生畢業(yè)了選擇工作就失去了在校讀研究生的機會,選擇了讀研究生就會放棄工作的機會。這里面機會成本指的就是放棄掉的讀研或者工作機會給自己帶來的好處,這些選擇一般會伴有個人情緒或者喜好等因素,不能完全用貨幣衡量。在一般性事業(yè)單位公共基礎知識考試題目中會以貨幣或者非貨幣這兩種衡量方式來考察機會成本的基本概念。
【試題練習】(單選)1.當你畢業(yè)了,你決定去B那里工作,一年有45000元。另外你還收到兩個工作機會,一個是去W工作,每年有38000元,另一個是去E工作,一年有42000元。這兩個選擇中,你比較喜歡公司E。你接受B的工作的話,機會成本是什么( )?
A.38000 B.45000 C.42000 D.80000
【答案】C【解析】
B:年薪45000 W:年薪38000 E:年薪42000 你接受B公司,意味著,你必須放棄你喜歡的E公司和W公司。機會成本簡單來說就是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所要放棄的另一些東西的最大價值。題目中被舍棄的這兩項中的最高價值是E公司的年薪42000。即為機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