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技巧:教你輕松搞懂類比推理
行測類比推理有“交叉”,這些角度考慮它
在行測考試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些讓我們判斷詞項間關系的題目,這就是類比推理。此題型看上去簡單,但是錯誤率卻一直居高不下,究其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部分題目結合常識相關的知識點來考查;二是隨著考試難度的增加,考生面對很多題目不能第一時間看出詞項間關系,選出答案。今天政華公考就來講一下類比推理題目遇見哪些角度時優(yōu)先考慮交叉關系!
那怎么去判斷題干是否屬于交叉關系呢?我們可以用“有的”造句子。即:有的A是B,有的B是A,有的A不是B,有的B不是A。如果句子成立,那么詞項間便屬于交叉關系。接下來政華公考就帶大家一起做幾道例題。
例1:岳父:科學家( )
A.男人:女人 B.礦產(chǎn):石油
C.醫(yī)生:兒童 D.女青年:運動員
【答案】D【解析】題干中有的岳父是科學家,有的科學家是岳父,有的岳父不是科學家,有的科學家不是岳父,岳父和科學家是交叉關系。
A選項,“男人”和“女人”是并列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B選項,“石油”是一種“礦產(chǎn)”是種屬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C選項,“醫(yī)生”是一種職業(yè),“兒童”指的是年齡小的孩子,二者不可能是交叉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D選項,有的女青年是運動員,有的運動員是女青年,有的女青年不是運動員,有的運動員不是女青年,女青年和運動員是交叉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一致,當選。
故本題選D。
總結:“岳父”和“科學家”分別為身份和職業(yè),可能同時出現(xiàn)在同一個人的身上,二者屬于交叉關系,與題干關系一致的是D選項。那第一個角度就是當題干同時出現(xiàn)身份、職業(yè)的時候,可能會考查交叉關系。
例2:旱田作物:糧食作物:高產(chǎn)作物( )
A.工業(yè)酒精:食用酒精:醫(yī)用酒精
B.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日報
C.領軍人物:新聞人物:公眾人物
D.脊椎動物:哺乳動物:高等動物
【答案】C【解析】題干中“旱田作物”、“糧食作物”、“高產(chǎn)作物”分別是從生長環(huán)境、用途和產(chǎn)量情況三方面對作物進行分類,兩兩互為交叉關系。
A選項,“工業(yè)酒精”、“食用酒精”、“醫(yī)用酒精”是根據(jù)用途不同劃分,三者為并列關系,與題干關系不一致,排除。
B選項,“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日報”為三份不同的報紙,三者也為并列關系,與題干關系不一致,排除。
C選項,“領軍人物”、“新聞人物”、“公眾人物”三者是從人物所處領域的地位、媒體中出現(xiàn)的情況以及受關注程度三方面對人物進行分類,兩兩互為交叉關系,與題干關系一致,保留。
D選項,“哺乳動物”屬于“脊椎動物”,“高等動物”也屬于“脊椎動物”,是種屬關系,與題干關系不一致,排除。
故本題選C。
總結:第二題大家要注意,題干詞項均含有“作物”這一相同語素,但三者的分類標準不同,其兩兩互為交叉關系,我們結合這一點選出C選項。那么第二個角度就是當題干均含有相同語素,但劃分標準不同時,優(yōu)先考慮交叉關系。
以上就是政華公考分享的全部內(nèi)容,“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希望大家在備考階段不要懈怠,堅持刷題,也期待下次共同探索類比推理中更多有趣的詞項間關系!
行測類比推理:全異關系的三“類”一“比”
在行測考試中,類比推理這類題型最大的特點就是題目簡短、容易上手,但是這類題型準確率又不容易高,一方面是因為這類題型屬于半常識類題目,有很多題目結合常識進行考查,另一方面是這類題型考查的角度越來越多,造成同學們找不準關系。常識問題在于大家的積累,而想要找準關系就需要清楚地了解??缄P系的考點。在這里政華公考為大家講解一下類比推理中全異關系的三類考點。
矛盾全異:兩個概念a和b,同時包含于一個屬概念I之中,并且a與b的外延之和等于I的外延,那么a和b就是矛盾關系。例如,“男人”與“女人”。
反對全異:兩個概念a和b,同時包含于一個屬概念I之中,并且a與b的外延之和不等于I的外延,那么a和b就是反對關系。例如:“黑色”與“白色”。
一般全異(跨級全異):全異關系中矛盾關系和反對關系以外的情況就是一般全異關系,其特點是外延沒有任何重合的兩個概念沒有共同的屬概念。例如:“鯨魚”與“魚”。
在分析題干時,當確定兩個概念屬于全異關系了,首先要考慮的就是題干中的關系屬于哪一類全異關系。舉例如下:
例1:開:關( )
A.小麥:水稻
B.痛苦:快樂
C.盈利:非盈利
D.工作:休息
【答案】C【解析】題干詞項“開”和“關”是矛盾全異關系,非開即關,不存在第三種情況。A選項,糧食作物除了小麥和水稻,還有其他的,是反對全異;B選項,人的情緒除了痛苦和快樂,還有悲傷等其它情緒,也是反對全異;C選項盈利和非盈利,屬于矛盾全異關系,和題干關系一致,保留;D選項人的狀態(tài)除了工作和休息,還有娛樂等,也是反對全異關系。
例2:熊貓:爬行動物( )
A.肺結核∶傳染病
B.酒杯∶玻璃器皿
C.鯨∶哺乳動物
D.五糧液∶葡萄酒
【答案】D【解析】熊貓屬于哺乳動物,哺乳動物和爬行動物是反對全異關系,所以熊貓和爬行動物屬于一般全異(跨級全異)。A項,肺結核是傳染病的一種,二者是包含關系,排除。B項,酒杯和玻璃器皿是交叉關系,排除。C項鯨是哺乳動物的一種,包含關系,排除。D項,五糧液是白酒,白酒和葡萄酒是反對全異關系,所以五糧液和哺乳動物是一般全異(跨級全異),與題干關系相似,當選。
此外,還會有一類題目,根據(jù)前面所說的三種全異關系無法確定選項,這時就需要進行下一級考點的比較,也就是要考慮單獨概念和普遍概念。單獨概念是反映某一個別對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由獨一無二的分子組成的類,普遍概念是反映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對象的概念。舉例如下:
例3:白羊:黑羊( )
A.高價:價格
B.藍天:春天
C.周刊;月刊
D.蘇州:徐州
【答案】C【解析】白羊和黑羊是反對全異關系。A項,高價是價格的一種,二者是包含關系,排除。B項,藍天和春天沒有明顯的關系,排除。C項,周刊和月刊是反對全異關系,與題干關系相似,保留。D項,蘇州和徐州是反對全異關系,與題干關系相似,保留。
比較CD兩項,題干的白羊、黑羊,C項的周刊、月刊,都是普遍概念,而D項的蘇州、徐州是單獨概念,所以C項與題干關系更為相似,故本題選擇C項。
政華公考希望通過以上分析能對各位同學有所幫助,遇到考查全異關系的類比推理題目,可以快速鎖定正確答案。
行測類比推理:“語感”很有用——造句區(qū)分詞語結構
行測考試中,類比推理是必考而且容易拿分的題型之一,也是深受同學們喜愛的題型。它的題干是由兩個或三個詞語構成的詞組,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將這些詞語間的關系找出來。有些題干的詞組讀起來很“順口”,非常符合我們的說話習慣,但在順口模糊的“語感”下,詞語間的結構關系容易混淆,我們要注意區(qū)分。
為了幫助同學們更好地區(qū)分詞語間的結構關系,政華公考在這里為同學們介紹一個好用的技巧——用“語感”造句來區(qū)分常見的四種結構關系(主謂關系、動賓關系、偏正關系、并列關系):
主謂關系:名詞(主體)+動詞(主體發(fā)出的動作);可結合語感造句理解:“誰做事”。(例如:春風:拂面)
動賓關系:動詞(動作)+名詞(動作的作用對象);可結合語感造句理解:“做什么”。(例如:創(chuàng)造:奇跡)
偏正關系:修飾詞+修飾對象;可結合語感造句理解:“什么樣的事”(定語+中心語)(例如:激動:心情)/“怎樣地做”(狀語+中心語)(例如:大聲:喧嘩)
并列關系:常見有詞語元素(詞性)的并列(例如:琴棋:書畫)和短語結構的并列(例如:金戈:鐵馬);結構造句參考上述三種。(例如:“金戈”是閃耀金光的戈,“鐵馬”是配備鐵甲的馬,可知二者都是偏正結構)
注意:除了準確區(qū)分詞語結構,還要注意詞語的前后位置,避免錯選。
下面我們通過三道題目來練習一下:
例1:重視:人才( )
A.依法:治國
B.商品:銷售
C.掌握:知識
D.作戰(zhàn):軍隊
【答案】C【解析】本題只涉及兩個詞項間的關系,重視人才,重視是動作,人才是動作的作用對象。題干為動賓結構。接著分析選項選出與題干關系一致的一項。
A項,依法治國,治國是動詞,依法是治國的狀態(tài),符合“怎樣地做”,二者為偏正結構,與題干關系不同。
B項,銷售商品,銷售是動詞,商品是銷售的對象,二者為動賓結構,但選項兩詞位置相反,與題干關系不同。
C項,掌握知識,掌握是動詞,知識是掌握的對象,二者為動賓結構,與題干關系相同。
D項,軍隊作戰(zhàn),作戰(zhàn)是動詞,但軍隊是動作發(fā)出者,二者為主謂結構,與題干關系不同。
故本題選C。
例2:山色:水聲( )
A.珠圓:玉潤
B.春花:秋月
C.鐘鼓:琴瑟
D.天寒:地凍
【答案】B【解析】分析兩個詞項之間的關系,山色與水聲二者并列,兩個詞語本身是偏正結構(山的顏色,水的聲音),且為偏正結構中的定中結構(定語+中心語)。
A項,珠圓和玉潤為并列關系,詞語本身是偏正結構中的狀中結構(狀語+中心語)(像珠子一樣圓,像玉石一樣光潤),與題干關系不同。
B項,春花與秋月為并列關系,詞語本身是偏正結構中的定中結構(定語+中心語)(春天的花,秋天的月),與題干關系相同。
C項,鐘鼓與琴瑟為并列關系,但詞項中鐘、鼓、琴、瑟四個語素為并列關系,與題干關系不同。
D項,天寒與地凍為并列關系,詞語本身是主謂結構(天很寒冷,地很凍人),與題干關系不同。
故本題選B。
例3:刀:屠夫:肉( )
A.相機:記者:攝影
B.剪刀:裁縫:布料
C.粉筆:老師:黑板
D.法律:法官:犯人
【答案】B【解析】本題涉及三個詞項,分析題干詞項間關系,屠夫是主語,刀是屠夫的工具,肉是屠夫的工作對象。可造句:屠夫用刀切肉。
A項,造句:記者用相機攝影,但攝影是動詞,不是工作對象,與題干關系不一致。
B項,造句:裁縫用剪刀剪布料,與題干關系一致。
C項,造句:老師用粉筆在黑板上寫字,黑板是位置不是老師的工作對象,與題干關系不一致。
D項,法官用法律審判犯人,法律雖然也是工具,但不是實物,不如B項貼切。
故本題選B。
小結:類比推理我們都要研究各種詞項間關系,這是我們做題的核心方法,也是我們應該優(yōu)先選擇的方法。只是針對一些讀起來很“順口”的題目,同學們可以用“語感”將這些詞語聯(lián)系起來,通過上述造句方式能夠幫助我們更快地理解區(qū)分不同的短語結構關系,但在使用造句這種方式時,也需結合詞語結構進行仔細區(qū)分。
以上就是政華公考為大家分享的關于類比推理題目中如何辨析詞語結構關系的小技巧,希望對各位考生有幫助。耕耘于分秒,收獲于細微,大家加油!
行測類比推理:擦亮眼睛識破詞間“二級考點”
類比推理題干較短,小伙伴們做該類題目速度也相對較快。但總有些正確答案會出乎大家的意料,原因可能在于小伙伴們并沒有準確把握詞項間更深層次的關系。今天政華公考就跟大家探討一下詞項間的這個更深層次的“隱藏”關系:二級考點。
“順承關系中注意詞間主體是否相同”
順承關系是指概念之間按照時間或者事理發(fā)展的先后順序進行,比如:“初審:復審:終審”,這三個詞語就是按照順承關系排列的。除此之外,我們還應關注選項中詞語的主體是否相同。
例1:拍攝:剪輯:放映( )
A.診斷:檢查:康復
B.開采:加工:銷售
C.化妝:演出:喝彩
D.編輯:征稿:出版
【答案】B【解析】題干中先拍攝,再剪輯,后放映,為順承關系,并且拍攝、剪輯、放映主體一致,都是影片的制作方。A項先檢查,再診斷,最后康復,與題干詞項順序不一致,排除。B項先開采,再加工,最后銷售,也為順承關系,且開采、加工、銷售主體一致,都為商品的銷售方。C項先化妝,再演出,最后喝彩,三者具有先后順序,但化妝、演出主體為演員,而喝彩的主體為觀眾,主體不同,排除。D項先征稿,再編輯,最后出版,三個詞不具有先后順序,排除。所以,本題答案選擇B。
【思路點撥】通過這道題目大家可以發(fā)現(xiàn),B和C兩個選項中都出現(xiàn)順承關系,這時,我們可以通過主體的比對來進一步確定選項。
“近義關系中注意色彩一致”
當類比推理涉及言語關系時,經(jīng)常會考察詞語之間的近義關系。除了詞語本身的含義,我們還應關注詞語的感情色彩。
例2:為虎添翼:如虎添翼( )
A.聳人聽聞:駭人聽聞
B.一字不差:一字不落
C.無所不至:無所不知
D.好為人師:善為人師
【答案】D【解析】題干中,為虎添翼比喻幫助壞人,增加惡人的勢力,是貶義詞;如虎添翼比喻強大的事物更加強大了,是褒義詞。題干雖語義相近,但前貶后褒。A項,聳人聽聞指夸大或捏造事實,使人聽了感到驚異或震動;駭人聽聞指使人聽了某事后感到很驚訝、恐懼。二者屬于近義關系,但不存在明顯的褒貶關系,排除。B項,一字不差指一個字也沒有更改;—字不落指整篇文章都仔細逐字逐句地閱讀或背誦,一個字也不落下。二者也不存在明顯的褒貶關系,排除。C項,無所不至指沒有達不到的地方;無所不知:意思是什么事情都知道。無近義關系,無褒貶之分,排除。D項,好為人師形容不謙虛,自以為是,是貶義詞;善為人師指善于指導別人,是褒義詞。與題干關系一致。故本題選D。
【思路點撥】通過這道題大家可以發(fā)現(xiàn),在詞義關系中,如果題干為近義關系,但選項中存在多個近義關系時,我們要留意近義關系中的二級考點:褒貶之分。
政華公考希望小伙伴們再遇到類比推理題目時,一定要火眼金睛,在清楚地分析題干詞項關系的基礎上,找出進一步的二級考點,排除其他干擾選項,快、準、狠,拿捏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