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寫作指導:如何確定立意和框架
抓“結構本質”搭“文章框架”
俗話說:“得申論者得公考”,申論在公考中的地位可見一斑。而文章寫作在申論中的分值占據(jù)半壁江山,學好文章寫作無疑就成了公考中的重中之重。一篇好的申論文章,奪得高分的要義是“邏輯清晰、有血有肉”。其中,確定好文章的結構,相當于搭好了“骨架”,接下來就是填充“血肉”,把適合文章的素材放到對應的位置。文章的結構清晰,閱卷人在閱讀文章時省時省力,也容易體現(xiàn)出邏輯性,自然是高分的首要前提。在本文重點對文章結構的寫作思路做出討論。
一、掌握結構搭好框架
對于申論文章而言,可以采用相對固定的結構模式。因為考生備考時間短,考試時間緊張,知識儲備相對薄弱,很難在短時間內有自己獨特的寫作思路,所以形成一套熟悉而又有個性化的寫作架構是十分有必要的。常見的申論文章結構主要有以下三種:
(一)五段三分
顧名思義,“五段三分”的意思是:五個自然段,三個分論點。這是最常見、較推薦的一種文章結構,適用于大多數(shù)申論文章的寫作。
第一段:開頭(150字左右)
第二、三、四段:分論點論證(三個分論點:平均250字左右)
第五段:結尾(100-150字左右)
如果作文題干沒有特殊要求,那么五段三分,無論從三個分論點的論證難度,還是字數(shù)安排,或者是閱卷思路的清晰度上來說,都是比較適合申論作文寫作的。
(二)六段三分
同樣道理,“六段三分”的意思是:六個自然段,三個分論點。這是五段三分基礎上的變形,五段三分加上一個過渡段,即成為六段三分。
第一段:開頭(150字左右)
第二段:過渡(100字左右)
第三、四、五段:分論點論證(三個分論點:平均200字左右)
第六段:結尾(100-150字左右)
關于過渡段,如果寫作基礎較好的同學想寫是可以的,寫得好可以增加文章的亮點。但如果寫作一般或者是寫作基礎較弱的同學則不建議寫,因為這既有可能破壞文章整體結構,也有可能和后面分論點的論證內容產生雷同,顯得內容重復啰嗦。
過渡段的寫作思路:首先是書寫的位置,它既可以寫在開頭的后面,也可以寫在結尾的前面。其次,在內容上,如果寫在文章的開頭的后面,它起到的作用是解釋說明和轉折遞進。
解釋說明:在開頭亮明觀點,過渡段可以對開頭的內容進行進一步闡述,整體上第一段較宏觀,第二段較詳細。
轉折遞進:即開頭講正面信息,接著談問題等負面信息,然后分析,亮明觀點。
過渡段也可以寫到文章結尾的前面,在結尾宏觀總結、收束全文之前,進行一個具體的總結。角度較小,側重講關系或對策。
其實,如果想寫過渡段,相比之下,更建議寫在開頭的后面,作為第二段。
(三)四段二分
“四段二分”,即四個自然段,兩個分論點。這種寫法適合題干有兩個關鍵詞的思辨型文章,例如“保護與開發(fā)”“管理與服務”“簡”與“繁”“有”與“無”……基本的寫法為:
第一段:開頭-過渡段(論述A與B關系,200字左右)
第二段:分論點論證(分論點:從A的角度闡述B,250字左右)
第三段:分論點論證(分論點:從B的角度闡述A,250字左右)
第四段:結尾(A與B辯證統(tǒng)一,200字左右)
此時,如果認為兩個分論點寫作時字數(shù)壓力大,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一個變形,即在開頭下一段或結尾前一段增加過渡段。
例:(管理與服務)
如果管理者缺乏為被管理者服務的意識,單純依靠強制管理手段發(fā)號施令,就不能深入實際、科學研判。長此以往,就會助長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而如果服務者只追求被服務者滿意而缺乏管理意識,就會出現(xiàn)主次不分、輕重混亂,容易在遇到問題時不敢動真碰硬,缺乏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因此,不能為了服務而服務,也不能為了管理而管理,應將實際需求和目標需求有機結合,從“局部思維、個體最優(yōu)”向“全局思維、整體最優(yōu)”轉變。
二、高效備考從容應戰(zhàn)題
在了解到申論文章的基本框架之后,你一定是摩拳擦掌地想動筆試試了吧?然而,當你開始寫的時候,或許又會覺得,下筆時“似有萬語千言”卻不知從何寫起。草草寫了幾句,可能又覺得語無倫次、詞不達意。在備考初期,這些問題都很正常,只要你目標明確,堅持不懈,擁有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就一定能將困難各個擊破,取得最終的勝利。
申論文章寫作難點突破——立意篇
“千古文章意為上,文以境界意為高”,寫好申論文章就要立好意。精準確定文章立意一直是文章寫作的重難點,大多數(shù)同學在備考作文時都特別關注自己的文章邏輯怎么樣?文采怎么樣?……一提到備考文章寫作就潛意識地認為是“背誦素材”“積累知識”“學習模板”……這種備考當然沒有錯,但是卻無異于空中蓋樓閣,而樓閣的根基就是文章的“立意”,“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寫文章第一步還是要夯實基礎,寫好立意!
什么是文章立意?通俗點講就是一篇文章的文意,更直白地講,就是一篇議論文的標題、總論點、分論點。如何為文章立好意,成為很多考生學習文章寫作的第一步。接下來,將站在考生角度,手把手教大家“立好意”,讓文章贏在起跑線!
文章寫作常見的確定文章立意的方式分為“題干點睛法”和“材料分析法”兩類,顧名思義,“題干點睛法”就是根據(jù)題干確定文章的立意;材料分析法是根據(jù)具體的材料確定文章的立意;
一、題干點睛法:根據(jù)題干中關鍵詞確定文章總分論點題
例如:“給定資料1”中說:“航船乘風破浪,航程行穩(wěn)致遠”?!敖o定資料4”中說“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之所以穩(wěn)步前行,離不開時機的分析和形勢的估量”。請深入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參考給定資料,聯(lián)系實際,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解析:
(1)關鍵詞1是“航船乘風破浪,航程行穩(wěn)致遠”
(2)關鍵詞2是“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之所以穩(wěn)步前行”
(3)關鍵詞3是“時機的分析”
(4)關鍵詞4是“形勢的估量”
通過題干梳理出以上4個關鍵詞,且其中關鍵詞2,即“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穩(wěn)步前行”為核心詞,其他三個詞語都圍繞該詞語展開,可得知本篇文章可從三個角度展開論述:角度1談“中國經(jīng)濟穩(wěn)步前行”與“乘風破浪”的關系;角度2談“中國經(jīng)濟穩(wěn)步前行”與“分析時機”的關系;角度3談“中國經(jīng)濟穩(wěn)步前行”與“估量形勢”的關系。由此可得出該篇文章的分論點:
分論點1:經(jīng)濟穩(wěn)步前行需要乘風破浪的氣勢;(克服困難)
分論點2:經(jīng)濟穩(wěn)步前行需要分析時機的智慧;(現(xiàn)在情況)
分論點3:經(jīng)濟穩(wěn)步前行需要估量形勢的能力;(未來發(fā)展)
二、材料分析法:根據(jù)材料確定文章分論點
例題:請圍繞“給定資料5”中黨的二十大報告文件精神,以“趕考精神”為主題,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1)關注關鍵性材料(連續(xù)出現(xiàn)3個或者3個以上表示并列、遞進關系的詞語小短句);
分1:弘揚趕考精神需牢記趕考之“心”,堅持以民為本,為人民謀幸福;
分2:弘揚趕考精神需夯實趕考之“志”,共建和諧社會,為社會謀發(fā)展;
分3:弘揚趕考精神需賡續(xù)趕考之“行”,筑牢黨建基石,為國家謀富強;
(2)關注全部材料,概括得出分論點;
資料1:趕考精神——維護百姓利益
資料2:井岡山精神百折不撓艱苦奮斗)
資料3:鐵人精神;艱苦奮斗精神
資料4:新時代要有擔當精神
資料5:總結性段落
由以上材料可得出具體分論點:
第一組:
分論點1:傳承趕考精神貴在精準把握內涵;
分論點2:傳承趕考精神重在創(chuàng)新弘揚方式;
分論點3:傳承趕考精神意在激發(fā)擔當作為;
第二組:
分論點1:趕考精神是百折不撓、艱苦奮斗的精神;
分論點2:趕考精神是審時度勢、敢于擔當?shù)木?/span>;
分論點3:趕考精神是開拓創(chuàng)新、勇立潮頭的精神;
第三組:
分論點1:弘揚趕考精神需堅定理想信念;
分論點2:弘揚趕考精神需強化責任擔當;
分論點3:弘揚趕考精神需敢于開拓創(chuàng)新。
搬開寫作“絆腳石”打掉申論備考“攔路虎”
文章寫作一直以來都被考生視為申論備考路上的“攔路虎”,一方面難以從大量材料中尋找到“最佳”立意,另一方面文章思路混亂,寫作沒有章法。基于此,就來跟大家聊一聊申論寫作的那些事兒。
如果將一篇文章比喻成一個人,那么立意(中心思想)則是人的“靈魂”,分論點就是人的“骨架”,論證就是人的“血肉”,只有具備這三點,才算是一篇完整的文章。
一、立意——“靈魂”
俗話說“千古文章意為高”,如《離騷》表現(xiàn)了屈原與祖國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摯的愛國主義情感;《陋室銘》表達了劉禹錫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安貧樂道潔身自好的高尚情操,正是有了如此深遠的思想境界,他們的文章才被后人所吟誦,并用來育人。所以,準確定位立意,是寫好文章的關鍵。下面來學習方法吧!
1.文章的呈現(xiàn):總分論點=主題+角度(對策、意義、含義)
學習方法前先了解文章是如何呈現(xiàn)出來的。
2.題干點睛
拆分關鍵詞,得到主題詞;
確定關鍵詞之間的邏輯關系;
主題+角度=總論點/分論點
3.材料制勝
(1)厘清順序是首要:出處段材料--》出處則材料(詳讀)--》未使用材料(詳讀)--》小題材料(略讀);
(2)抓住重點是關鍵:圍繞題干主題詞回到材料找角度,確定文章總分論點;
(3)掌握方法是核心:
【詞】權威人士講話、政策文件內容、對策詞(要、應)、影響詞(有利于、重要意義)
【句】首句(總領全文)、尾句(總結全文)、中心句(承上啟下)
【段】總分、分總、轉折、遞進、因果
二、結構——“骨架”題
在這一部分,考生的思維大多還停留在高考階段,寫三段式的文章,要么頭重腳輕,要么以“大肚婆”的形式呈現(xiàn);更有甚者隨意分段,毫無章法,導致結構混亂,不能清晰表明觀點。這些都不是一篇文章應有的結構,一篇好的文章,應該滿足兩點,一是“完整”,做到有頭有尾,這也是閱卷者第一眼要看的;二是“勻稱”,以“橄欖球”的形狀呈現(xiàn),兩頭尖,中間圓。如:五段三分/五段兩分/六段三分。
三、具體寫作——“血肉”
做到前面兩步基本上已經(jīng)完成一半了,接下來就是往骨架里填充血肉,讓其能夠自由行走。
1.開頭:開頭的目的是引出話題,所以可以采用“背景、問題、案例、現(xiàn)狀”等方式來引出,如:引出話題(背景、問題、案例、現(xiàn)狀……)+分析+亮明觀點。
2.論證:論證是為了讓觀點更有說服性,所以可以采用“例證+理證”的方式,如:分論點+(過渡)+例證&理證+分析+總結觀點。
3.結尾:結尾是為了總結全文,升華主題,可以“重申分論點”來回扣觀點,如:闡述背景+重申分論點+升華。